黄金赌城

王勃遭贬入蜀游 诗文传世才名扬

2020年10月26日 16: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唐代初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学造诣非凡,并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今四川省在当时属益州,别称“蜀”。王勃虽不是四川人,却与四川有着不解之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为送别诗的代表,已将他的名字与四川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勃(649年或650年—675年或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上数八代,代代均有著作,爷爷是隋末著名大儒王通。在浓厚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王勃6岁便可作文章,被誉为“神童”;9岁即写了十卷《指瑕》,指出《汉书》研究专家颜师古所作《汉书注》中的错误;14岁敢于质疑风靡初唐的“上官体”诗歌风格;16岁写《上刘右相书》,对当时内政、外交方针提出建议,大获右相刘祥道赏识,一举成名。后来,他“幽素科”及第,在刘祥道引荐下,于唐乾封元年(666年)进入沛王府担任沛王李贤的文学侍从,踏出仕途第一步。唐乾封三年,他与四川的故事随着一纸檄文真正拉开了序幕。

  在成都时,王勃常与益州都督府群官交游,其中就有他之前在长安送别来蜀的同乡薛升华。其间,王勃的创作灵感源泉再次奔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描绘了当年成都的盛景。

  蜀山蜀水蜀风蜀情带给王勃的,除了心境上的变化,还有创作上的丰收。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取材于江河山川,与当时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截然不同,赋予唐朝诗文以新的生命力,照亮了唐朝的文学天空。杨炯云:“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高度评价了王勃旅蜀时期诗文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因檄文遭贬入蜀游历

  唐乾封三年春,沛王李贤与其胞弟英王李显斗鸡。当时的唐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斗鸡,春天斗鸡成了长安贵族少年们的狂热爱好。两位王爷斗鸡,场面更是热闹非凡,两方僚属都争相到现场观看,其中就包括王勃。当天,王勃乘兴写出《檄英王鸡文》,文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大肆夸赞主公李贤的鸡,暗讽李显的鸡,为李贤助威。

  文章内容随即传到了唐高宗李治耳中。作为两位王爷的父亲,李治勃然大怒,认为王勃此举有意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会离间两位王爷之间的兄弟情谊,挑起矛盾。于是,王勃当天就被削职斥出沛王府。王勃因此备受打击,心情抑郁,十分消沉。在家人和友人鼓励下,他决定外出游历散心。唐乾封三年5月,王勃自长安出发,踏上剑门古道,开始了他长达两年多的蜀地之行。

  览蜀地风物心境渐佳

  一路上,蜀道奇观使王勃心胸大开,诗意大发,相继写下了30首诗记录行程,后来合编为《入蜀记行诗30首》一集。此集久佚,留存下来的仅为序文。序文中,从“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宇宙之奇观者也”等诗句,可看出王勃在惊叹蜀道惊险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赞叹蜀道的奇丽。“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也颇能体现王勃途中赏景后的舒徐闲适之态。篇末“山川之感召”“爱成文律”,更强调所见之景是其文学创作来源。

  唐乾封三年夏,王勃进入蜀地,在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玄武(今四川省中江县)、金堂、广汉、德阳等地游居。 蜀地秀美的山水激发了王勃的创作灵感,再加上蜀地生活的闲适,王勃心境渐佳。他在《涧底寒松赋》中,以涧底松自比,用“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其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安慰自己;在《青苔赋》中,以“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不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振”来自我勉励。

  蜀道的惊险奇丽和蜀山蜀水的灵秀俊美,一扫王勃遭贬斥的郁闷心境,为他抵成都后才情意气风发留下诸多佳作而赋予了灵感。

  作传世诗文旷性怡情

  唐咸亨元年(670年)9月,王勃抵达成都。由于他的诗文早已颇负盛名,刚到成都就受时任益州都督府长史的李崇义盛情款待,李崇义还邀请他为新扩建的孔庙撰写碑文,这在当时可谓莫大荣幸。王勃洋洋洒洒数千字写出《益州夫子庙碑》(又称《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再次声名大震,“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曾评价道:“宏伟绝人,稀带为宝,正平之作,不能夺也。”可见此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在成都时,王勃常与益州都督府群官交游,其中就有他之前在长安送别来蜀的同乡薛升华。其间,王勃的创作灵感源泉再次奔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描绘了当年成都的盛景。深秋时节,成都晴天少雾气多,王勃诗曰:“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游览武担山寺(位于今成都北校场,已消失)后,他作《晚秋游武担山寺序》:“虽珠衣玉匣,下贲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龙镳翠辖,骈阗上路之游;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气。渺渺焉,洋洋焉,信三蜀之奇观也。”使武担山的秀丽之景跃然纸上,也道出了成都当年的繁荣。

  薛升华要离蜀时,王勃面对与好友的再次离别,随心而发,又作了一首送别名诗《重别薛升华》:“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全诗借景传情,景中见情,“濯锦川”即锦江,诗中描绘了今成都万里桥东边一带的景色,王勃在万里桥送薛升华登船,走水路离开成都。诗的尾联,将穷途末路、彷徨凄苦和盘托出,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深冬时节,王勃出成都东门在锦江边眺望,作诗《冬郊行望》:“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诗中写成都东门外的景色,也抒发了自己久客他乡的孤独与凄凉。

  赞颂蜀地表达留恋之情

  咸亨二年春天,王勃游览青城山,面对山下成都平原的融融春光,写出名篇《春思赋》。诗中先描写蜀地春日景色:“蜀川风候隔秦川,今年节物异常年。霜前柳叶衔霜翠,雪裹梅花犯雪妍。霜前雪裹知春早,看柳看梅觉春好。”接着,用大段篇幅“遥忆帝乡春”,想象长安城春日的热闹,最后,抒发自己的追求:“年年送春应未尽,一旦逢春自有人。”全篇既表现出了对成都平原春景的喜爱,又暗含对故乡长安的思念;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表明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再次出仕做官的信心。

  咸亨二年夏天,整理好心情的王勃准备沿梓州、绵州等地北返长安。10月,在他重上蜀道返回长安前夕,绵州的故知们为他饯行。在友情的温暖下,王勃写出《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再一次赞颂了蜀地风光人情的美好,表达了留恋之情。

  至此,王勃结束了他为期29个月的蜀地之行。蜀山蜀水蜀风蜀情带给王勃的,除了心境上的变化,还有创作上的丰收。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取材于江河山川,与当时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截然不同,赋予唐朝诗文以新的生命力,照亮了唐朝的文学天空。杨炯云:“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高度评价了王勃旅蜀时期诗文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王勃遭贬入蜀游 诗文传世才名扬

2020-10-26 16: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