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厕所不少 期待更多“第三卫生间”
带着异性儿童上公共厕所,不仅对父母造成困扰,也给一同如厕的人带来尴尬。老年人出门,也常需要儿女在公厕搀扶、照顾。在公共场所有过这类遭遇的市民发现,上海拥有不少星级厕所,但少了实用的“第三卫生间”。
什么是“第三卫生间”?可以简单理解为“家庭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公厕都属于“第三卫生间”的一部分。
2016年年底,国家住建部修订《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上海也下发相关配套文件积极部署。
在市人大代表胡秀靖看来,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又是高度老龄化城市,“第三卫生间”应成为“标配”。这两年,本市陆续配建一批拥有“第三卫生间”的环卫公厕,但大型商场、旅游景点、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第三卫生间”还是太少,且很多导引标识不清晰,有的还上了锁不开放。上海“第三卫生间”现状如何?记者近日到外滩、人民广场、南京东路、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等区域实地调查。
缺乏明晰导引标识
位于南京西路的梅龙镇广场一楼是化妆品展示区,记者在商场中央醒目位置看到一块黄底白字的导引图,标注了商场所有楼层的厕所分布情况。每层均配有厕所,但没有任何标识显示有“第三卫生间”。
但记者进入电梯间发现,商场二楼其实是配了“第三卫生间”的。在二楼通向厕所的隐蔽角落,看到母婴室和无障碍厕所标识。独立的母婴室配有沙发、座椅,门刷成粉色。一旁无障碍厕间简单地配了扶手栏杆等设备。虽然离“第三卫生间”的标配尚有距离,但基本能满足特殊对象的如厕需求。
记者调查了十多处商场、景区,不设“第三卫生间”导引标识的占大多数,基本都是到了厕所门前才发现这里有“第三卫生间”。据胡秀靖调查,相当一部分公厕更新了配置,但标识系统没有同步更新。
上锁是怕费力打扫
比起标识不清,让市民游客更难接受的是,不少场所明明设了“第三卫生间”,却因各种原因“闭门谢客”或没有全部开放。
南京东路新世界大丸百货算比较高档的商场,厕所标识很清晰,但标的是普通厕所。记者找到二楼厕所通道,只见十几张按摩座椅靠墙一字排开,玄关摆放了一大盆插花。走到厕所门口,看到无障碍厕所标志。无障碍厕所五六平方米,干净、整洁,配有洗手盆、特殊人群附属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旁边厕所里也配有儿童小便器、大便器等,符合“第三卫生间”标准,是记者一路看下来配置最齐全的厕所。像这样的“第三卫生间”,新世界大丸百货每层都有。可是记者在三楼看到,无障碍厕所门关着,门口竖着黄色牌子——“小心地滑”。一位穿清洁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说:“这里不好用,水堵住了。”到了四楼,无障碍厕所的门同样关着。地下二层主要经营美食,也有一间无障碍厕所,记者想推门,被旁边工作人员支开,“这里不开的,你去上对面厕所”。跑到对面,只有普通厕位。二层连通二号线、十号线南京东路站,来往乘客、消费者很多,记者见到不少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经过。
明明设了“第三卫生间”,为什么还要上锁?胡秀靖告诉记者,她曾问过某个景区的工作人员,当时对方解释:“这种卫生间打扫难度大,用多了设备也容易坏。关了,就不用那么费力打扫了。”
外滩、机场较规范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外滩沿线一带拥有较标准的“第三卫生间”:厕所门前不仅有母婴、无障碍等规范标识,还清晰标注“第三卫生间”字样。在外滩滨水区沿线公厕示意图上,标明了外滩沿线7座厕所的位置和距离。“外滩厕所配置都是标准化的,都设‘第三卫生间’,其中一所24小时开放。”工作人员说。一位推着轮椅的外地游客告诉记者:“厕所用起来挺方便。”
同样是人员密集区,虹桥火车站的公厕配置就捉襟见肘了。这里的男厕和女厕隔得很远,都是普通厕所,没有供母婴、残障人士使用的厕位。
一站之隔的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记者在D区和B区均看到标有明显标记的“第三卫生间”。女厕所旁边是母婴室,男厕所旁边是无障碍厕间,按下门边按钮,门自动打开,里面配置齐全。在航站楼粗粗转了一圈,所有厕所都配备“第三卫生间”,且标识清晰。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