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粉丝滤镜 过滤了电视剧的正常评价标准
原标题:搁置三年终于露面,肖战新剧《狼殿下》冲上热搜的背后——莫让粉丝滤镜 过滤了电视剧的正常评价标准
据说2017年就已杀青的《狼殿下》,在“溜粉”了三年之后,突然间毫无宣发的情况下,空降三大视频平台,并一如网飞,将全集全部给观众呈上,一时间引起热议,稳站了热搜榜。除了对于内容的关注外,更加引人侧目的是针对于剧中男二疾冲的扮演者肖战的两极评价,所引发的网络时代电视剧生产、偶像以及观众粉丝之间的三角关系探讨。
作为一部曾经有着一定野心意图创制“爆款”的电视剧,《狼殿下》的播出确实因为热搜和观众的广泛讨论而呈现出某些“爆款”的特质,只不过这个“爆款”的特质并不是因为其品相多么出色(事实上恰恰相反),而是由电视剧中的男二肖战对立的粉丝群体所引发,从而导致电视剧成为话题对象的同时,出现了基于演员而对电视剧两极分化的评论,也颇耐人寻味。
肖战作为近年极有话题度、以电视剧成名也依存电视剧发展的可谓“顶流”的偶像,与其所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可谓电视剧、偶像与粉丝三者之间在网络时代关系的典型个案,对于他们的分析和探讨,实际上也是对于网络时代电视剧创作走向与观看评价的探讨研究。
“偶像的号召力” VS“粉丝的抵制力”
约定俗成并广为人知的认知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因而可以使得明星制有生发的土壤,很大程度上,是导演和明星成就了电影。而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编剧的艺术,它是基于剧本的集体而非凸显个人的作品创作,因而长久以来都是电视成就演员而非相反,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有明星制而电视剧没有的缘故。
然而,网络时代,因为偶像兴起和媒介环境的变化,对于电视剧而言,似乎变化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在电视剧与其观众之间的权力关系之中,电视观众的能量得以更大的凸显。粉丝是一种独特的观众,他/她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电视剧内容,而是因电视剧中有某一角色是其偶像而观看电视剧,因此她们对于电视剧有着独特的观看方式和行动模式。
如果说,普通观众看似被动的积极权力抉择表现在对于电视剧的观看与否的抉择的话,那么网络时代的粉丝显然不满足于选择看或者不看,以及隐秘的小圈子的“盗取”文本进行小社群的“狂欢”,而是将其权力更进一步地延伸,将触手触及电视剧生产过程之中,试图左右电视剧的创作。于是,对于依靠粉丝来生存的电视剧而言,各个方面都受限于粉丝的“挟制”。比如今年曾引起无数话题度的《三十而已》中童瑶所饰演的角色本是为佟丽娅所有的,但因为粉丝抵制,佟丽娅最终辞演。而粉丝去撕剧组、撕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各种报道和故事,则更加不胜枚举。看似松散的粉丝圈的权力扭转了专业的组织机构的决策,可见粉丝之于偶像的重要性。
所谓成败皆萧何,在消费时代依靠粉丝而生存的偶像,在能一呼百应地号召粉丝进行以其为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的同时,也自然需要重视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衣食父母”的要求;然而粉丝的不理性及不专业,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偶像受损,另外一方面则可能引发粉丝之间的战争。就如《狼殿下》在社交媒体超过一万多的负面评价,多由不喜欢肖战的人,即俗称的肖战的“黑粉”所为;更加值得玩味的是,肖战作为这部剧的男二是在第11集才出现的,而绝大部分的差评是尚未观看这部电视剧或尚未等到肖战在剧中作为疾冲的角色出现就已评下的。这实际上使得网络时代的电视剧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和内容无关,只落实到偶像身上。因之,网络时代的偶像电视剧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必然要引起关注。
“偶像与粉丝”VS“电视剧与观众”
在网络时代,由消费文化所带动的粉丝权力的暴涨,使得电视剧必然有两种创作的趋向:一种是粉丝电视剧,一种是作品电视剧。所谓粉丝电视剧,可以理解为以偶像为号召力专门为粉丝所创作的电视剧。粉丝是其主要的市场目标群体,电视剧的观看以及盈利都赖于粉丝,因而其创作的口味也必然迎合粉丝的要求。粉丝电视剧很大程度上具有“客制性”,它是以客户为导向的电视剧创作,因此粉丝的口味和粉丝对于偶像在角色中的期待和想象的满足才是电视剧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但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是,电视剧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可能并不是以某一偶像为主进行的生产与创作,但在播出的时候因为某一出演的角色具有更大的偶像号召力,而发生了粉丝的转向与观看评价的转向。《狼殿下》在创作时,作为第一男主角的王大陆因出演电影而为观众所熟知,迅速成为知名偶像,因此2017年电视剧投拍时,王大陆是当之不让的男一号,电视剧也是以其粉丝为对象来进行生产的。然而由于《陈情令》的“现象级”大爆,使剧中的男二肖战在去年电视剧播出时,妥妥地成为话题的中心人物,此时肖战而非王大陆的粉丝成为这一电视剧的主要消费对象。于是,对于肖战在剧中表现的讨论和评价——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远远地超过对于王大陆的讨论和评价。电视剧生产与其受众之间关系在网络时代的不确定性,在实践层面更加加剧了电视剧生产中粉丝电视剧创作与生产的现实土壤,以期捆绑粉丝而使电视剧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粉丝电视剧聚焦于对个人偶像的评价特质,使《狼殿下》在剧情的老套与俗套、表演的稚嫩以及编剧在逻辑上的漏洞和电视剧在剪辑和制作上的疏忽,都可以被粉丝所忽略、原谅并包容;并对以狼作为电视剧中男主角的人物塑造和精神内核,以及电视剧不断推进的重要意象象征和隐喻的牵强附会完全视而不见。粉丝们会为电视剧中偶像的青涩的表演寻求各种理由,为偶像略带沧桑的妆发与之前形象的变化而大夸特夸,甚至是电视剧在香格里拉的实地取景都能成为大吹特吹的理由。这种一反观众对于电视剧吹毛求疵的态度,正是粉丝对于偶像的“爱”的集中体现。于是电视剧与观众的关系,在偶像的介入之下,转变为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而电视剧的境况在电视剧、粉丝和偶像所构成的三者权力场域中,在表面上看来是“微小而无助”,表现为顺粉丝则“兴”,逆粉丝则“亡”。总而言之,粉丝电视剧绝大部分是有意地、部分是无心插柳地满足粉丝对于偶像的欲望投射而生产的电视剧,因而对于电视剧的评判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粉丝为核心的评判。
而作品电视剧则可看作延续了相对传统的创作理念的电视剧。这一类的电视剧虽然也会重视市场和网络时代的电视剧传播环境的变化,但还是会延续一般或者基本电视剧的创作机制与规律,将电视剧作为一种文艺文本进行打造,以其质量取胜。因为没有天然的粉丝作为支撑,无论有没有大牌演员加盟,都需要有剧本、制作以及演技等来共同建构作品电视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的呈现。
比如最近也引起话题度的《鹿鼎记》和《情深缘起》,前者因张一山对于韦小宝的饰演,在演技上为大家广为诟病而引起话题,这种诟病一方面源自金庸的名著的改编与受众的心理期待落差太大,另一方面也和之前的电视剧改编质量差别太大的缘故;而后者是因为刘嘉玲饰演的顾曼璐与原著《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不符而引起争议。这两部电视剧为观众所批评和热议的点,与同为热点的《狼殿下》的批评,完全可见其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张一山和刘嘉玲的批评是对电视剧服务的,而对于肖战的热议则是服务于肖战及其粉丝的,虽然二者最终都会作用于电视剧之上。由此也可见作为作品的电视剧受众所重视的是电视剧作为一种整体文化作品,因而对其进行评价的角度和方式与作为粉丝电视剧是不同的。
然而,无论是对于粉丝电视剧还是对于作品电视剧而言,其受众基础不同,市场策略也不同,因此对于内容和制作和生产的重点也会不同,但无论对于一般的受众还是特定的粉丝而言,对于更好内容的需求则是共同的期待和向往。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在满足受众需求基础之上精良而具有思想和文化深度、社会与现实观照的电视剧,依然并会一直是电视剧被观看/评判的最为重要的标准。
(作者吕鹏,为上海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