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用城乡一体文化实践绘美“人间天堂”

2021年01月26日 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黄金赌城民间流传的谚语,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如今,只要登录苏州公共文化中心网站的虚拟展厅,轻点屏幕,就能欣赏《三生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作品特展》等数十个精品展览,一睹新时代苏州风貌。

  从2020年1月起,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推出精心打造的70节苏州艺术慕课,以及19个虚拟展览、10节美术馆里的美术课、38个线上讲座等苏州优秀公共文化项目。上线仅一个月,虚拟展览观看人数就超过160万人次。

  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苏州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多元化、精品化,并着力构建“互联网+”现代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2013年,苏州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积极探索一条“覆盖城乡、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引领全国、接轨国际”的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2平方米,原创群文作品连续获得近两届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苏州正努力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根文化沃土,描绘“人间天堂”的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图景。

  标准化+特色化,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每周二下午,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浒墅人家”乐居中心的活动室里总会传出阵阵婉转悠扬的越剧唱腔,这是春韵戏曲队在进行日常排练。

  “过去因为没有场地排练,只能到处‘打游击’。”戏曲队的领头人孙静华告诉记者,“后来在‘浒墅人家’社区的支持下,我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室,每周定期开展文娱活动。”如今,春韵戏曲队成为社区的“明星”团队,经常举办公益演出活动。

  2018年起,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开区着力打造“浒墅人家”乐居中心品牌,为社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文化体验、联络交流等搭建平台,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文化生活“最后一公里”问题。

  浒墅关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文体科负责人张建东表示:“2021年,乐居中心将开展‘8+4’主题活动,这个‘4’包括红色讲坛、花开浒墅、阅动少年、乐活老人。”

  苏州高新区“浒墅人家”乐居中心是苏州市构建“8+X”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示范区创建完成以来,苏州市先后出台近30部促进公共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文件。至2019年年底,苏州完成199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新提出的“8+X”建设模式也取得了成效。

  “‘8’是标准化的硬件基础配置,‘X’呈现的是地方特色,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能是村史馆、非遗展示馆或者评弹书场,叠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接晔告诉记者。

  2020年10月30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依托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举行首届农民运动会。来自震泽镇23个村的40多名选手组成6组队伍,在“长漾龙爪手(捉泥鳅)”“半月弯刀(割稻子)”等四项趣味运动项目中一决高下。这些比赛项目均取材于农村的日常生活,参赛选手们在欢声笑语中喜迎丰收。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文体站站长沈臻告诉记者,震泽镇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结合起来,用足各级政府给的政策和配套资源,做到硬件软件一起开发。

  苏州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完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选配送评”,解决“脱节”问题

  “近年来,公共文化存在政府提供的服务和群众需求之间有脱节的问题。我们思考,公共文化服务除了由专业的公共文化机构来提供之外,是否可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其中?”接晔告诉记者,“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的形式,征集一些我们没能想到,但是群众有需求的项目,由政府来买单,通过点单配送的方式送到群众身边。”

  2020年8月6日,2020年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仪式暨创新大赛发布会上,苏州大耳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年度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优秀供给单位”,其打造的“暖爸实验室”和“暖爸联盟”品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该项目以科学实验为切入点,针对父亲与孩子提供科学教学内容,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暖爸社群。

  2019年起,苏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配送活动,围绕文化讲座、艺术导赏、展览展示、阅读活动,特色活动和其他创新六大领域征集了128个服务项目,在六个市辖区共配送服务313场。2020年苏州市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更为精心,不仅举办了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仪式暨创新大赛发布会,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采购会也同时举行。173个供给主体、388个服务项目、803场活动通过订单配送方式覆盖182个村(社区),服务基层群众8万人次。

  早在第一届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启动前,苏州市通过线上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情况,有效回收2594份工作人员问卷和13484份社区居民问卷,并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汇总分析,以此为基础,绘制了群众文化需求地图。“菜品”多了,“菜单”丰富了,苏州市举办线下配送项目采购会,帮助基层采购单位在“点单”环节有针对性地点选适合各自需求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除“菜品”更丰富,对接更“精准”外,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系统进行了完善升级,实现“选”“配”“送”“评”四大工作流程线上全覆盖,新增实时数据统计、监测功能,更好了解需求、对接供需、完善服务和评价机制。

  根植于生活,让群众文化充满生命力

  2020年8月,在柒壹文创市集启动仪式上,张家港市文化馆柒壹工坊文创分馆正式挂牌。这是张家港市文化馆第7家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在稳步推进综合性、标准化区镇分馆建设的同时,张家港探索设立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截至目前,张家港市文化馆已成立沙洲琴社古琴分馆、江帆小学阮族分馆、柒壹工坊文创分馆等7家专题性、特色化社会分馆,有力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多样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最早的雏形和需求均来自生活,群众乐于参与,因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接晔说。

  为鼓励群众文艺蓬勃发展,2015年,苏州在全国率先出台《苏州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5年多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各市(县)、区对立项的253个优秀群文作品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扶持。

  在全市各级扶持引导政策的激励下,苏州涌现出一批有温度、有人气的优秀原创群文作品,奠定了苏州群众文艺创作生产“江苏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女生小组唱《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小品《生日聚会》分别获评第十七届、第十八届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在第十二届、十三届和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选中,获奖总数连续居全省首位。

  群众文艺的艺术高度体现在“拿大奖”,广度则体现于其在乡间的蓬勃发展。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宣卷,原是甪直地区结婚、做寿等场合进行的草根文艺演出。2015年起,甪直镇定期举行“宣宝卷·系乡愁”展演活动,甪直宣卷团队从10多年前的3支队伍扩大到如今的19支。环卫工人邹炳根业余时间爱好宣卷,他表演的《甪直的桥》,获得2019年吴中区“共话祖国好 奋进新时代”百姓名嘴风采赛暨特色群众宣讲项目展示赛一等奖,一时间成为吴中区甪直镇的宣卷“名人”。

  “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公共文化也需要高质量发展、个性化服务。”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韩卫兵说,“十四五”期间,政府的主体责任如何一如既往承担好,考核激励机制如何更加科学,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把优质文化资源引进到苏州,最终还是要从群众的需求里去深挖、创新。

  (记者 苏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用城乡一体文化实践绘美“人间天堂”

2021-01-26 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