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旧迎新中体味时代风貌
年是旧与新的交汇,是冬去春来的分界,是个体与家庭紧密联结的纽带,是人们一段时间来工作、生活的落脚,也是希望与期盼生发的起点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是一个符号,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年关临近,贴春联、舞龙狮、看花灯,一项项民俗活动烘托出年节的独特气氛,关于年的记忆愈加鲜活,蕴含着中华儿女的情感眷恋和文化认同。
年的时间刻度,往往烙印着时代发展的纹理。“除夕”中的“除”字本义是台阶,人拾阶而上,一步步离旧登新,所以又引申出辞旧迎新的内涵。过节的形式不断在变,尤其是在今年多地“就地过节”的倡导下,传统年俗有了新的滋味。
辞旧迎新,迎来变化的年俗表达。
品年味——以往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边吃年夜饭、唠家常,今年许多餐饮机构开发出适合外带的年夜饭套餐、半成品预订菜,人们坐在家中也能品尝大江南北的美食小吃,咀嚼家乡的滋味。
送年味——以往拜年、送祝福要走家串巷、当面送至,现在不少社交软件推出拜年小视频录制功能,抢红包、贴春联、看春晚等传统年俗也搬到“云上”,营造更加多样的仪式感。
逛年味——传统的赶大集、逛庙会等活动,有了“网上年货节”这样的新载体,电商企业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推出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的商品和服务。
赏年味——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中,地道又热闹的非遗民俗展演乘“云”而至,浓郁的年味传递真挚的祝福……种种创新丰富着过年的内涵,见证着年俗的更迭变迁。
辞旧迎新,迎来青春活力的时尚面貌。春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逢春节,也是非遗展演和民俗活动大放异彩的时候。苏绣等指尖艺术经过新生代传承人的创意设计,找到了兼具文化性和实用性的文创载体;年画作为非遗项目传承下来,又经过撕、叠、刻、染等技法的“加持”,延伸了年俗表达的边界;有的民俗表演融合当下生活、时代风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本平平无奇的砂锅器具通过与其他非遗技艺的结合,化身具有审美价值的手工艺品……这些非遗产品既有古法传承,又紧随时代潮流,成为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独特的年节记忆。
年是旧与新的交汇,是冬去春来的分界,是个体与家庭紧密联结的纽带,是人们一段时间来工作、生活的落脚,也是希望与期盼生发的起点。我们感受年味,感受的不仅是岁月的辞旧迎新,更是时代的奔涌不息。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