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山圪梁梁上的文化情怀

2021年03月04日 07:51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文化报    杜洁芳

  编者按: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在黄金赌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份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设立脱贫衔接过渡期、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描绘出美好蓝图。

  2020年,山西17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包括临县。在临县人的印象中,贫穷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如影随形。在脱贫攻坚的探索中,他们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金融生态扶贫等方式,促进了整村脱贫,全县摘帽。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停歇对文化的培育,使之不断为脱贫攻坚助力。

  临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西麓,境内黄土覆地,沟壑纵横,连绵的群山阻挡了这里与外界的交流,也使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一直保留着原有的风韵,伞头秧歌、道情戏、大唢呐……依旧原汁原味,古风犹存,传统文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里又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前,全县有贫困村333个、贫困户5.2万户、贫困人口12.4万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如何摆脱贫困,让这块土地的百姓不再为五斗米“殚精竭虑”,当地政府从各个层面想办法,其中自然少不了文化的参与。

  文化基建进村  民众文化获得感倍增

  文化事业经费不足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贫困县的文化资金投入就更加捉襟见肘。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卫平明白,要想干好文化工作,为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助力,就要将经费用在刀刃上,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他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在公共文化设施扶贫、非遗扶贫等领域里用心、用力,让贫困群众分享到文化福利,让大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

  为了尽早满足贫困群众对知识、技术、文化的基本需求,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2019年,临县631个行政村基本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场所。

  给予资金援助重要,把专项资金用好更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容易,让基础设施发挥作用难,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用心和智慧。因此,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临县还注重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在临县,一些农家书屋存在着资源闲置、机制不活、内容不合群众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而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自从纳入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后,往日无人问津的书屋成了农民的“技术顾问”。临县南圪垛村农家书屋改造成为临县图书馆南圪垛分馆后,硬件设施得到更新,从只有2个书架、1500册图书到新增3000册新书、配备4台电脑和1台电子图书借阅机,软件运行也科学合理,图书更新快、种类也更贴合农民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制定了《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在临县南圪垛村进行文化扶贫试点抓点带面工作方案》。经吕梁市委主要领导批准后,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临县文化和旅游局在临县南圪垛及高家圪台、沙垣自然村铺开了12项文化扶贫试点工程,完成后又将试点村扩大到临县冯家会、白家山、李家山、青塘、后刘家庄等20个村。这些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当地农民文化获得感倍增。

  靠手艺生存  把贫困“扫”出家门

  山西临县寨则坪村耕地资源少、劳动力短缺,一直以来都找不到好的脱贫办法。从孝义市到临县担任驻村扶贫原第一书记的杜亮姝,利用自己的所长,将非遗项目融入脱贫工作中,通过传统手艺一步步将贫困“扫”出了村民的生活。

  在杜亮姝的牵线搭桥下,孝义皮影木偶传习中心碛口培训基地成立,基地可以为村里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为期两个月的免费培训;把碛口古镇景点与村内农产品、手工艺品、皮影表演捆绑起来,帮助贫困户和村集体长久受益。临县碛口镇寨则坪村村民、今年43岁的李五俊过去一直是无固定收入的家庭妇女,自从学了皮影戏,在镇上的皮影馆表演节目,一个月能挣1500元。“每天心情特别好,不光有工资,闲下来还能做做布艺,传承文化。”李五俊说。

  不仅如此,寨则坪村还通过发展文创产品、手工艺、小杂粮包装等产业,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人均每年至少能增收1000元。

  进景区焕生机  文旅融合促振兴

  大唢呐是临县吹打行的主要乐器,不管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都少不了唢呐的声音。近些年大唢呐的生存土壤被挤压,技艺一度濒临失传。2014年大唢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传承重任落在了代表性传承人刘晓弘的身上。

  如何既能焕发非遗活力,又能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刘晓弘一直在琢磨。在他经营企业的多年实践中,他意识到,光靠国家的资金扶持或企业赞助,大唢呐长久不了。大唢呐的生存土壤还得是市场,只要演出市场有需求,大唢呐就有生存的希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弘把自己的大唢呐队伍拉进了景区。连续3年国庆期间在临县黄河碛口古镇景区举办公益展演,累计演出近百场,观众数万人次。这些都让刘晓弘看到了大唢呐的发展潜力。

  从北京到山西旅游的一对老夫妇走进碛口古镇,看了一场大唢呐的演出,从此便着了迷。演出持续了四五天,他们就住了四五天;还有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上大唢呐,愿意留出时间观看大唢呐的演出……这些可喜的发现让刘晓弘笃定,让非遗演出进景区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举多得。对景区来说,可以吸引人流、增加收入;对非遗来说,可以重焕生机;对贫困家庭来说,可以有不错的收入。

  双塔村的杨润峰今年刚满21岁,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没能继续求学。自从开始学吹大唢呐,他找到了自己的专长,几年间,他勤学苦练,终于掌握大唢呐的吹奏要领,除了每年可以靠这门手艺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外,还可以结识一些喜爱音乐的同龄人。据刘晓弘介绍,临县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目前有12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员就占了一半,同时,在刘晓弘的努力推动下,大唢呐非遗演出不仅带动从业者增加收入,还带来了乐器生产的复苏。当前在临县,专门从事乐器生产的就有10余户,多者年收入四五十万元,小户加工者收入也在5万元以上。大唢呐的复苏,不仅为非遗项目带来生机,也为当地的脱贫工作做出了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山圪梁梁上的文化情怀

2021-03-04 07:51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