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丁真”?需理性看待 不宜一哄而上
2020年年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男孩丁真的一个笑容,搅动了互联网。他一下成了“顶流”,一度带动家乡理塘在某旅游平台上的搜索量暴增620%。
整个甘孜州,去年第四季度共接待游客1037.9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55.24%。
同样来自甘孜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建英向记者感慨,她很骄傲,一个藏族小伙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个来自乡村的男孩,能走出大山,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这是好事。”3月7日,长期关注乡村建设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丁真的走红,无论对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起到了正向作用,传播的是正能量。这种走红,值得鼓励与肯定。
其实,2020年2月,理塘县才走出贫困县之列。当地人说,这次理塘被“幸运之神”垂青了。
那些同样拥有着特色旅游资源的乡村,可能也在期待着一个“丁真”,一次走红。
来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的农民、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对网络的力量有着切身的认识。因为互联网,她农闲时写的文字被更多人知道,还被杂志选中发表。她有了新的身份——作家,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机会和平台,给了他们所向往的东西。”马慧娟说,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成果、偏远地区人民生活的改变,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地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但网络之风刮得太猛,也给乡村带来了一些浮躁之意。马慧娟看到,身边一些年轻人也在想着能不能走捷径,当网红。“还是需要引导大家,各司其职,为美好生活奋斗。”她表示。
互联网“喜新厌旧”的速度很快。关注度有时轰然而至,然后倏忽而逝。马慧娟说,她所在的乡村,也曾找过明星推广,但却很难打开局面。互联网不断制造新的话题、新的流量。未来,可能每个有特色的小地方,都能通过不同平台让大家知道。但短期内,理塘丁真是个很难复制的案例。
“丁真走红很好,但各地不要一哄而上。因为一哄而上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哄而下。”连玉明强调,不要过分炒作和包装网红,须理性客观地看待“丁真现象”,更别把类似事情当成一种政绩,否则,结果可能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不过,要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些地方真的抓住机遇,红了起来,接下来要怎么做?
连玉明强调,能走红的,一般都是具有特色的村落和产品,此时,后续工作就要跟上。
他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了“三个保护”。
第一,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游客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准备好,来的游客又太多,可能会造成对传统村落的破坏。当地需要科学评估本地的旅游承载能力。第二,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保护。不要被热度冲昏头脑,要有定力,“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适度开发、适度利用和持续发展”。第三,则是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连玉明此前在调研中也看到,一些非遗传承人凭借智慧与技艺创造的作品面临被“仿制”和被“山寨”的风险,还有大量种类丰富的非遗散落在乡村,亟待对这部分非遗进行调研和梳理。
连玉明还提醒,乡村走红之后,当地也要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要让消费者有良好的体验。这样,网络带来的热度才可以持续,不然就是昙花一现。
此前,理塘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走红之后,迎接几十万游客的到来,需要系统化工程的整体升级。从旅游产品的区别化定位、设置,到服务培训、卫生设施建设,都要一步步进行。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