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演员都惯成了假把式
“骑着一个板凳,就把骑马戏给演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张光北在谈及当下演艺行业乱象时,直言一些年轻演员动辄使用替身,即便“亲自演戏”也不走心。他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感慨,“流量是过眼云烟”“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演技,永远都会打动人,是会留下来的”。
老戏骨的感叹,说到了大家心里。近些年,影视行业看似繁荣,但烂片烂剧不少,“鲜肉”“小花”齐飞,可许多未必称得上演员。不背台词念数字、一个表情走天下的,保不准还成了片酬王。张光北提到的演员,好歹还亲自骑了个板凳,更有甚者,文有“文替”、武有“武替”,再加上抠图换头之类“神技”,压根儿不用到场就把戏“演”了、钱赚了。
道有道义,行有行规。说起来,演员吃的就是表演这口饭,揣摩角色,熟背台词,亲力亲为,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可圈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假把式,而且还混得风生水起?还是流量经济扭曲了度量衡。只要是关注度就能“吸金”“变现”,而吸引眼球的,可以是演技,也可以是颜值衣品、八卦绯闻,甚至黑点槽点。如此一来,行业门槛大大降低,“不讲武德”也就不稀奇了。
每每说到明星不能吃苦,总有粉丝“护主心切”,搬出“准点到场”“夏天穿了棉袄”乃至“三天没刮胡子”之类力证偶像有多努力。非但不感动人,反而证明很多演员真的是被惯坏了。底线成了高线,就会颠倒行业从业标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近些年,限制天价片酬,封杀劣迹艺人,在演艺圈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但除了捍卫法律底线,如何在强化演员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方面拿出更多切实办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表演,说到底是个相互成全的行当。演员精于业务,是尊重观众,也是尊重自己。反过来,观众们也很明白,谁只是偶像,而谁才是真正的演员。这些年,流量泡沫在逐渐破灭,一些无资本加持的作品成了市场黑马,一些无炒作护航的老戏骨收获大量“自来水”,反倒是一群过去的“顶流”成了“票房毒药”,这正是观众用脚投票、行使“差评权”的结果。流量再凶猛,热搜再好刷,也只有好作品、好角色才会留下来。
“没有赤兔,哪来吕布”?苦练演技是一个演员永远的自我修养,演艺圈的假把式之风现在可能还很严重,但不会永远吹下去,观众的“赞”与“踩”,终将一点点校正规则的天平。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