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的底气从哪来
文艺评论不是主观臆测或人云亦云,而是在对话、解读之后建构新秩序,把文艺作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掂一掂分量。文艺评论家应该以穿透历史的眼光看待从古至今的文艺作品,要给人拨云见日之感,而不是说些云山雾罩的温吞话、写些没营养的片汤文、加入没立场的夸夸群。那么文艺评论的底气从哪来呢?有品格,自然公;有视野,自然正。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的价值在于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如今文艺作品产量巨大,但有高度、有品格的作品仍嫌不足,有价值、高质量的评论也少,有些文艺评论家无底线地大声吹捧,其实是文艺评论失语的表现,因为文艺评论家迷失了自我、失掉了准绳。陈独秀认为:“黄金赌城娱乐学术不发达之最大原因,莫如学者自身不知学术独立之神圣。譬如文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文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六经,妄称‘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以自贬抑。史学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史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春秋》,着眼大义名分,甘以史学为伦理学之附属品。音乐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音乐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圣功王道,甘以音乐学为政治学之附属品……学者不自尊其所学,欲其发达,岂可得乎?”个人品格是进行文艺评论的前提。如今一些文艺作品没啥价值,却贴金炒作,引发社会热议,导致文艺评论的公信力进一步降低。
进行文艺评论要求评论家熟知古今中外的理论流派和发展变化,但不能变成文字游戏,堆砌术语、玩弄概念。文艺评论家有了视野,自然可以一眼看出艺术家的传承,进而判断出艺术家的成色。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诗人,任何艺术的艺术家,谁也不能单独具有他完全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的鉴赏,就是鉴赏他和已往诗人以及艺术家的关系。”当代学者经常说重写艺术史、思想史,其中的关节除了发挥新发现的材料的作用,还在于通过当代视角对原有材料进行新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看过文艺作品后却只能写出干瘪的评论,那正是对艺术家莫大的讽刺。合格的文艺评论家的笔下流淌着对文艺的热爱,能让人感受到精神的沸点,而不是行文枯燥,味同嚼蜡。如果文艺评论家没有被作品打动,却要硬说好话,就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从刘勰、钟嵘到司空图、严羽,再到袁枚、金圣叹,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评论家的视野与才情。正如法国学者波德莱尔所说:“我真诚地相信,最好的批评是那种既有趣又有诗意的批评,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代数式的批评,以解释一切为名,既没有恨,也没有爱,故意把所有感情的流露都剥夺净尽。一幅好的画是通过某一艺术家所反映的自然,因此,最好的批评就是一个富于智力和敏于感觉的心灵所反映出来的这幅画。因此,对于一幅画的评述不妨是一首十四行诗或一首哀歌。”
对于评论圈的乱象,鲁迅曾批评道:“我们曾经在文艺批评史上见过没有一定圈子的批评家吗?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没有一定的圈子的批评家,那才是怪汉子呢……但是,评文的圈,就是量人的绳吗?”鲁迅还指出:“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写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刘勰在文艺评论的上游说出“文果载心,余心有寄”之后,这袅袅余音穿越千年仍令人动容,产生共鸣的地方,正是文艺评论真正体现价值的地方。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