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非遗项目的名片“担当”——汉绣
原标题:汉绣的芳华重现之路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湖北省荆州、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据史书记载,汉绣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汉绣融汇南北绣法之长,形成以铺、压、织、锁、扣、盘、套为主要针法,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刺绣艺术体系。汉绣强调“花无正果,热闹为先”,讲究分层破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2008年,汉绣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前,武汉共有汉绣项目在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汉绣从业人员2000余人,一批汉绣作品先后荣获黄金赌城娱乐民间文艺山花奖、黄金赌城娱乐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国家级奖项。“武汉汉绣”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武汉市“汉绣保护行动”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十佳非遗保护行动”优秀案例。
从一度凋零到芳华重现,汉绣走出一条非遗传承保护的发展路径。
走进景区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江汉路、黄鹤楼、东湖、汉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汉绣嘉年华活动在武汉各大地标性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接力上演。
本次汉绣嘉年华以“汉绣芳华”为主题,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江汉区政府主办,举行了汉绣嘉年华集中展示、汉绣旗袍秀、汉绣精品展、汉绣文创产品集市、“行走中的汉绣”打卡体验、汉绣技能大赛、汉绣新品发布、《汉绣》宣传片发布、汉绣大咖谈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一针一线间感受非遗的非凡魅力。
“五一”假期,繁华热闹的江汉路步行街上,不少游人被汉绣市集上精美的传统刺绣和琳琅满目的汉绣文创产品吸引。来自广东深圳的游客宋女士惊叹:“太美了!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被更多年轻人喜爱,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提升文化传播力。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景点和重点街区推出汉绣嘉年华活动,是为了让市民游客能看到身边的艺术、认识汉绣的美好,培植汉绣的受众土壤,把汉绣美融入城市生活。
回归生活 文创产品精美实用
5月1日,在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上演的一场“汉绣新裳”走秀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模特展示了40余套汉绣服饰,既有鲜艳浓烈的戏装,也有优雅时尚的旗袍、手包、饰品等,呈现着汉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更让人看到新一代汉绣时装和文创产品的时尚缤纷。
本次汉绣嘉年华,也是汉绣传承人和从业者探索将汉绣之美融入生活的一次集中成果展示。
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燕带来很多汉绣文创产品,如腰封、餐垫、笔记本等,精美又实用,受到游客欢迎。“汉绣艺术作品要有技艺、有内涵、见功力;椅垫、靠垫等文创产品,则要便于清洗、价位适中,有利于汉绣的推广普及。”王燕说,自己在设计作品时,会将汉绣的特点融入现代生活用品。
“我们在手包、围巾、眼镜盒等文创小产品上花了很多心血,希望打造几个汉绣知名品牌。”带来大量新产品的武汉非遗公司汉绣项目主管梅立卫说,他们正致力于将汉绣产业化、生活化。
作为最年轻的汉绣市级传承人,“90后”王炜佳在原汁原味保留汉绣技艺的基础上,十分注重设计创新。“希望能设计出更贴近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让来源于生活的汉绣回归生活。”她说。
登上课堂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多位传承人走进学校开课授艺、扩大汉绣影响力。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先后在20余所学校授课,20余年授徒上万人。5月2日,她带领40名长江职业学院的学生在黄鹤楼展示汉绣技艺,“看着他们的技艺日渐成熟,汉绣后继有人了。”她说。
近10年来,汉绣在武汉纺织大学成为最热门的选修课。“最开始是兴趣班,后来发展为公选课,今年的选修课本来只能招40多人,因为报名人数太多不得不扩大规模,达到120多人。”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主任叶洪光认为,汉绣的魅力会让更多人认识汉绣、喜欢汉绣。
除武汉纺织大学外,武汉大学、武汉商学院等高校均开设了汉绣课程。
探索汉绣保护与复兴,武汉一直在努力。2012年,武汉对汉绣传承保护与振兴发展作出总体部署。目前,汉绣博物馆、黄金赌城娱乐汉绣圈、汉绣发展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多位汉绣大家有了工作室和展示窗口。汉绣还现身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其独特魅力逐渐走向世界。
“武汉的非遗项目有数百个,能称得上武汉名片的却不多。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汉绣逐渐成为名片‘担当’。”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