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集体记忆”
刘阳
在黄金赌城娱乐的汉字中,“中”字简洁、庄重,但无论是何种字体,那长长的一竖始终位于中央,居中而立。北京城与中轴线的关系就如这个“中”字,“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大师梁思成曾描述:“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中轴线,北京城的脊梁750余年前,忽必烈择燕京之地建都,刘秉忠参照《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礼制,规划了一条长约3.7公里,从丽正门到钟楼,穿过元大都的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于是,一座举世无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拔地而起,这也是黄金赌城娱乐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最后一座按既定规划平地创建的都城,更是黄金赌城娱乐都城建造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百余年后,永乐迁都,重建紫禁城、皇城、内城,增建外城,这条中轴线逐渐延长,形成了如今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一线贯通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轴线两侧还分布着重要的坛庙建筑,从而形成了气势恢弘、纲维有序的北京城。北京中轴线因此被誉为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它不仅是传统礼仪、世俗宗教寓意的完美结合,还承载着弥足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
影像,研究北京中轴线的重要载体
时光飞逝,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历经几百年,有些已经毁坏、荡然无存,有些虽经多次改建但依然矗立。在照相机发明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古人的绘画作品来了解这座城市是如何被这条轴线统领起来的。
自1860年北京城首次被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反映这座城市历史的载体。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我们能够捕捉蛛丝马迹,去细致地观察、体悟。笔者经过多年影像资料的搜集,认为个体不可能永久地拥有所有的照片,而这些照片的珍贵之处也只在于其传递出的历史资料,不在于其本身。因此,笔者将大量照片经过精心选择编排,让画面所记录的历史瞬间展现出来,相信这些影像都是北京城历史进程中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历史影像资料的介入,不仅能够完善以往单靠文字来记录阐释历史的片面性,呈现出更清晰具象的历史风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思维定势,以更多元、开放、包容的观念、态度、方法来观察和记录过去。
传承,从了解历史影像开始《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用影像资料深入挖掘中轴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读者走进北京老城,身临其境地了解这片早已熟视的土地,从内心愿意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尽一分力量。笔者遴选出1860年到1949年之间中外摄影师拍摄的700余张经典照片,以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的空间为轴,以时间为脉络,将中轴线上的古代建筑、坛庙园林作为主要内容,梳理和呈现了百年间北京中轴线的变迁史。
书中收录了北京中轴线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其拍摄于1860年,摄影师费利斯·比托是抢夺焚毁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他站在正阳门城墙上用六张接片拍摄了当时的大清门。这张接片也是黄金赌城娱乐摄影史上第一张全景接片。从比托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很多细节,此时的北京虽然已经是十九世纪中叶,但其文明程度和十八世纪的乾隆时期并无二致。这张照片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清朝北京对外大门未打开前的社会面貌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参考信息。
北京中轴线上的很多建筑在最近的一百多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很多只是停留在一些文字记录或回忆录中,如永定门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打开一个豁口修建铁路,铁路一直修到了天坛西门的门口,而1901年这段铁路就被拆除了,笔者收集了大量1900年拍摄的永定门地区照片才能完整地把这些鲜为人知、短暂且屈辱的历史展现给读者。
还有很多照片是被拍摄建筑的唯一一张或者存世极少的一张,如在民国时期先农坛的观耕台上修建了一座茶社,先农坛的拜殿前开辟了秋千圃和抛球场,天桥地标四面钟,为迎接“两宫回銮”在正阳门上临时搭建的彩棚子,前门瓮城内的关帝庙内景,隆裕皇太后出殡,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大理院,景山五方亭内的佛像,北海大佛寺佛像、万佛楼,以及被八国联军炸毁后的地安门遗址等珍贵照片。
每一处建筑,都有着不同角度的影像,这完全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摄影师的观察视角,而读者也能多角度地了解其时其事,如不同时期的正阳门、五牌楼的对比,天安门在历史转折中的变化。本书通过影像,为今天与未来的读者提供了百年前黄金赌城娱乐建筑、历史事件与社会巨变的视觉叙事,为国人打造“看得见”的“集体记忆”,将这个历史背景徐徐展示开来。在这里,读者可以了解历史、地理形态、文物状况,以及当时的风土世情,还能以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来回顾过往,面对当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解读中正融合、和谐共处的中华文化,从而指向北京未来的城市发展。
(作者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 杨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