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被“偏差”带节奏
“股神”巴菲特踩雷汽车修理工杰夫·卡波夫编造的新能源骗局,损失了数亿美元;伊丽莎白·福尔摩斯“臆想”的纳米血滴技术让新闻大亨默多克、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等中招……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人们都深感疑惑,为什么那些智商极高、阅历丰富且对本领域非常熟悉的专业人士也会“掉坑”?难道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麦肯锡前资深合伙人、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在他的新作《偏差》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在西博尼看来,人类在做出决策时并不会完全遵循经济学家给出的关于理性决策的理论模型。他们会犯下各种决策错误。这些对经济理性系统性偏离的错误,被称为“偏差”。类似巴菲特、默多克等人的遭遇,是典型地陷入了“讲故事陷阱”,即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支持自己立场的观点,忽视与自己立场相悖的数据,产生确认性偏差。这也是推理错误最普遍的来源之一。
事实上,人们经常无意识地掉入确认性偏差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它的影响力也更加壮大。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被“带节奏”。即便是传播的假新闻,只要能支持自己的既定观点,许多社交媒体用户就不会深究。
“成功的战略各有高招,而所有失败的战略却彼此相似。”西博尼认为,偏差会导致我们误入歧途,但是偏离的方向却并不是随机的。换言之,这些战略失误并不是普通的错误,而是系统性、非随机、可预测的错误。
近年来,学术界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该问题为研究焦点的全新战略研究流派:行为战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应该设法面对并规避决策偏差。
如果学会识别偏差是你从书中获得的第一个好处,那么第二个好处就是,了解造成这些陷阱的根本原因,并提高决策能力。
在书中,西博尼用数十个案例,生动展示了认知偏差导致人们所陷入的9种决策陷阱,并将常见的认知偏差按照逻辑归为5种更容易记住的类别。这意味着,虽然拥有偏差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和危害性,我们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防患于未然。
有意思的是,西博尼认为,应对偏差的正确方法是不要试图去彻底克服它们,相反,要学会拥抱偏差。对于决策者来说,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与偏差共存,并巧妙地利用偏差去对抗偏差。
为此,西博尼梳理了世界各地从初创企业到跨国公司等各类组织的案例,从中归纳出40个实用的决策技巧,并进一步将其提炼为决策架构师设计健全决策架构的3个支柱。西博尼认为,应该在组织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决策架构,而不是重复使用那些让管理者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过时的“去偏见”技术。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所言:“在这本由战略决策教授提供的以研究为基础的精湛指南中,你将发现9种商业决策陷阱,并能学到避开这些陷阱的实用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了解偏差之后,我们仍然要谨慎行事。一方面,糟糕的决策有时只不过是决策者粗心的产物;另一方面,某个偏差并不一定就是引发错误的唯一原因,往往有多个相互强化的偏差在共同起作用。
总之,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于偏差。而且,即便是在错误看上去似乎是由偏差所致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谨慎。没有足够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别又被“偏差”带了节奏。
(责任编辑: 杨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