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文旅三方观察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2年05月17日 12:48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当前,国家文化公园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2022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4.9亿元支持国家文化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国家公园等等项目。

  为了保护利用好大运河,今年4月份,水利部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4月28日,随着山东、天津两地节制闸开启,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实现百年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全线通水之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站在新的时代变革节点上,要重申哪些发展要义?

  根植人民美好生活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集文化保护、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空间,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发展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具可持续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上,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黄金赌城娱乐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提到,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中,对于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需要关注如何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不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一味想让过去那些已经死去的、已经没有市场需求的东西‘活’起来。最终它们可能变成博物馆中的‘木乃伊’,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历史、科技、风土人情等为现代人的生活服务。”

  上海大学教授包国强表示,要强化古为今用,通过文旅融合、场景营造、数字虚拟、主题文创等方式,赋予文化遗产新的功能,让其在功能转化中获得新生,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高地。

  “有水的古运河沿线城市、城镇、乡村和景区都有条件成为文旅融合之地。”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看来,近年来,伴随诸多文旅融合项目纷纷落地投入。千年运河文化焕发了生机,为沿线人民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大运河的文旅融合就是要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的文化,让古老的大运河文化与现代城市、乡村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打破项目投资建设“同质化”

  “国家文化建公园的建设,最核心的就是投资融资和产业项目落地。”黄金赌城娱乐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泓洋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及产业落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需要以完善的投融资机制为保障。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文化公园投融资机制,有助于真正实现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最大化。在合理控制省级政府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地方政府的信用支持,为承建以社会效益为主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重大文旅项目,提供省级政府信用背书和国企融资,打造社会大额长期低息资本参建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江苏省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投融资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据悉,2019年1月,南京成立了全国首个大运河产业发展基金—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2020年5月,江苏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成功发行了463亿元第四批江苏省政府债券。其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十年期23.34亿元,主要用于全省11个市县的13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

  黄金赌城娱乐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家明认为,要有重点地开展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选择有代表性、有优势性的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以形成示范效应,同时避免不同地区的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同质化模仿、机械化复制其他地区建设经验的弊病,要将各地区的地方文化融入到国家文化公园中,形成差异化的标志,

  警惕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

  当前,充分利用遥感、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渐成为业内共识。“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跨越山海,传承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助力国家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黄金赌城娱乐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王宇指出,年轻一代非常喜欢历史文化,可以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展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游学、元宇宙等方式,生动再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像大运河这样具有丰富遗产类型兼具时空跨越的现实形态,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的IP群,非常适合呈现在虚实共生、时空无限的元宇宙中。“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上海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可借助与元宇宙相关的前沿技术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传播。

  包国强还提出,要依托数字技术,加深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数字产能。在推动大运河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利用的过程中,须始终坚持真实性、适度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等原则,避免资源的不当利用、文化资源的曲解、遗产价值的流失,警惕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所带来的风险。

  让生态文化廊道建设“活”起来

  文化与生态并重本是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的题中之义。根据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到2023年,大运河相关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条件的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绿色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大运河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初步创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基本完成。

  20世纪初,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约700公里出现断流,运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贺云翱表示,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是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大运河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案例。“文化离开水。就构成不了大运河,大运河就变成了‘死文物’。”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也表示,这将有效地推动沿线生态空间的修复和保护,改善沿线地区的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改善沿线人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化,戴学锋还提到,需要关注活化利用的对象,明确哪些传统文化需要活化,哪些传统文化适合活化,全盘活化是不可取的。同时,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还需建立起不同地区间、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机制。(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文旅三方观察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2-05-17 12:48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