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出圈需打好创新牌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激活文旅消费。近年来,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旅产业作为连接文化与经济的重要桥梁,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就业机会多,可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虽然文旅产业存在诸多优势,但想要接住这个“泼天流量”,进而实现“泼天富贵”并非易事。有的地方在发展文旅产业时,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文旅项目同质化,缺乏特色和差异化竞争力;有的地方过度依赖旅游观光,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与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等多元化的产业支撑;还有的地方公共文化设施缺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文旅产业的吸引力。
推动文旅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出圈”,应该打好创新牌,从产品供给、消费场景和服务体验等多维度实现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提高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文化是文旅产业的灵魂,文旅产品创新要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提高辨识度,充分释放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推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创新性开发凸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避免同质化发展。比如,江苏省依托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的独特地域文化特征,构建以水为脉、推动江河湖海各展所长的空间表达,让“水韵江苏”文化标识产生更大影响力。
强化特色消费场景创新,不断拓展文旅消费边界。科技赋能可以为文旅消费带来新的体验,各地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智慧旅游基础业态建设,通过深化“互联网+”旅游场景化,用好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推出更多智慧旅游景区、项目,不断丰富智慧文旅新场景。同时,探索“文旅+”模式,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研学旅行、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拓展文旅产业的边界。
优化文旅服务体验,增强文旅消费获得感。从热情周到的导购服务,到便捷高效的售后保障,文旅消费的每个环节都影响游客的感受,关乎消费意愿。为此,各地需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文旅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文旅服务质量。同时,提高自身特色化、定制化服务能力,增强旅游服务效能,改善旅游服务体验,努力做到想游客之所想、满足游客之所求,让游客放心安心舒心。 (作者:蒋 波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