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做大做强旅游与文化产业
11月11日,华侨城集团迎来了硕果累累的25周年纪念日。25年前,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华侨城诞生于深圳湾畔的一片荒野滩涂上。25年后的今天,当初那片荒野滩涂上的企业已成为跻身世界旅游集团八强的大型中央企业,总资产突破600亿元,累计接待游客1.6亿人次,为无数家庭带去欢声笑语。
引领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1989年,华侨城第一个旅游项目“锦绣中华”正式开业,开业当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9个月便收回投资,创造了黄金赌城娱乐旅游业的一个奇迹。锦绣中华之后,全国2000多座主题公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金赌城娱乐现代主题公园产业逐渐形成。在锦绣中华之前,黄金赌城娱乐尚没有“主题公园”的概念,更没有主题公园的市场。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平春认为,“与其他产业不同,主题公园产业的市场是被创造出来的。”1998年,深圳欢乐谷建成开放,标志着华侨城旅游实现了从静态景观主题公园到参与体验型现代主题公园的飞跃。华侨城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建造“欢乐谷”,形成了黄金赌城娱乐第一个连锁主题公园品牌。
进入新世纪后,华侨城又开始探索生态型主题公园。2007年,集华侨城绿色开发、生态环保理念与经验之大成的深圳东部华侨城试营业,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任克雷认为,东部华侨城在建设与开发中有三重意义:一是实现了华侨城旅游自身发展模式的突破;二是开始了黄金赌城娱乐大型生态旅游区发展的积极探索;三是开创了国内开发世界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实践。
持续不断的升级,为华侨城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的竞争力,也不断为旅游市场注入活力。
2011年,华侨城最新一代旅游产品、世界首座建在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欢乐海岸项目即将开业。这个项目是华侨城集团在主题商业、时尚娱乐、创意文化领域的又一次创想与实践,也是深圳市打造国际海滨旅游城市的重点规划项目。欢乐海岸不仅将填补深圳大型都市娱乐和生态旅游项目的空白,还将与周边的华侨城主题公园、滨海长廊和红树林保护区一起,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城市生态旅游区域和新深圳湾商圈。
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5年一路高歌猛进,华侨城人靠的是不断创新。
华侨城有自己的旅游学院,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有策划主题公园的旅游研究院,有培养各层级旅游管理者的旅游讲习所,有两个美术馆,还有一个很大的创意文化园。如果说华侨城能够成为黄金赌城娱乐旅游第一品牌,那么这和华侨城拥有相匹配的开发创新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华侨城的创新首先体现在产品创新上。从锦绣中华到民俗文化村,到世界之窗,到欢乐谷,再到今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旅游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其次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除了在旅游产品上的垂直深耕,华侨城积极通过“旅游+文化”、“旅游+酒店”、“旅游+演艺”、“旅游+地产”、“主题公园连锁”等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拓展旅游产业的横向发展空间,创造出大型旅游文化晚会、主题酒店、主题公园产业群等。
华侨城的创新还体现在管理创新上。1994年,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任克雷带领大家将华侨城改造成了企业,这完成了华侨城最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变革。完成改制后,华侨城又用两年时间前瞻性地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100多家企业,突出了旅游、房地产和消费电子三大产业。
在华侨城集团,有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叫“创想文化”。他们是首个将“创想”写入了企业使命与品牌定位的企业,是首个设立了“首席文化官”的企业,是首个设立“创想奖”并将“创想指数”列入年终考评的企业……
责任牢记心间
20多年来,华侨城在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截至2010年上半年,华侨城已建成或正在投资建设的有北京华侨城、上海华侨城、成都华侨城、泰州华侨城、云南华侨城、武汉华侨城、天津华侨城和西安华侨城等8个大型区外旅游综合项目。华侨城所到之处,不仅给当地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还改善了当地旅游产品的结构,有力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一个可以满足众多人居需求的公众开放式生态广场,华侨城耗资1亿元倾力打造;考虑到一个社区的未来生态环境,华侨城放弃两亿元的利润,从规划中缩减了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正因为有这样的投入与放弃,华侨城的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结合,整个城区的人居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华侨城还践行低碳环保,热心公益文化事业。
刘平春说,华侨城集团将继续秉承创业精神,坚持创想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与文化产业,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家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