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祭扫需要擦亮文明底色
贾梦宇
为更好服务群众需求,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祭扫氛围,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民政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不得借机敛财和诱导充值、规范祭扫流程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严管页面生态、优化访问和举报功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据央广网4月3日报道)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又到了一年祭扫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网络祭扫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哀思,有人开始打起了歪主意。
送一束菊花需要5个纪念币,点一盏长明灯最高需要600元;一些祭祀平台开设“香火排行榜”,祭拜品越多,纪念馆排名就越高;有的还设计了复杂的供品道具和套餐体系,把网络游戏、直播打赏的套路引入祭扫活动,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五花八门的网络祭扫服务乱象,不仅给网络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也让本应清净明朗的文化传统跑偏变味。
清明祭扫,目的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缅怀追思,重在心、不拘形。心意到了,鞠一个躬、献一束花也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方式;心意不到,不管是在墓前烧再多祭品,还是一掷千金在网上“打榜”,都徒有其表。网络祭扫本就是为了节俭、绿色,这个载体变成摆谱比阔的“名利场”,何其荒谬、何其虚浮。有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网络祭祀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祭扫秩序,剑指借网络祭扫传播封建迷信信息、恶意敛财损害群众利益等乱象,释放出了打造清朗网络环境的决心,是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涵养良好社会风尚的有力举措。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让清明节“清洁而明净”,革除沉疴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是在改变行为习惯,更是在改变思想观念,需要形成合力。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创新文明祭扫方式,纠正祭扫中的各种不良风气;另一方面,网络祭祀平台也要守住自己的初心,为群众提供更多更文明、更健康、更便捷的服务。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当更清醒地认识到,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表达情感,不但无损于清明的肃穆,反而会赋予这个节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虚拟空间缅怀故人,就不要再被奢靡浮华的陈旧风气所束缚。
“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清明节,唤起的是情感,寄托的是思念,传承的是厚重深远的文化。擦亮网络祭扫的文明底色,打造健康有序的“云祭扫”环境,大家的哀思就能够更好安放。期待文明之风在网上网下一同吹拂,吹进更多人的心里,让我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共同奏响更加清净明朗的文明乐章。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