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追思亲人,如何更好“重情”

2023年03月31日 09:40    来源:安徽日报   

  清明将至,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面放开现场祭扫的第一个清明节。群众祭祀需求大,安徽省各地把保障清明期间安全无事故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不忘继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涵育文明新风。

  多方合力 打造平安清明

  对于淮北市民政局社会事务中心主任苏金桓来说,今年清明节前夕格外忙碌,“群众现场祭扫需求井喷,我们要格外关注安全问题。”

  “最怕人员和车辆拥堵!”苏金桓告诉记者,为应对突发情况,淮北市在辖区各大陵园配备120急救车和消防车各一辆,同时配备警力疏导交通。

  为缓解各大陵园附近交通拥堵压力,淮北市还决定在祭扫高峰期的3月25日、26日以及4月1日、2日、5日开通“公交祭扫”专线,号召广大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

  面临较大交通压力的还有合肥市小蜀山陵园,通往陵园的主干道G312合六路正在实施快速化改造工程,造成附近路段交通经常性拥堵。为缓解压力,在此施工的安徽路桥公司在清明期间将拆除部分路段施工围挡,恢复路面硬化,以方便市民通行。

  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获悉,清明期间,小蜀山陵园将设置多处车辆停车点和便民服务站,在业务大厅提供免费茶水、便民轮椅、应急药箱等。

  除保障交通外,各地还把禁止露天焚烧作为创立平安清明的一项重点工作。“露天焚烧不仅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也会加大空气污染。为此,我们通过‘鲜花换纸钱’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摒弃焚烧纸钱和祭祀用品,用鲜花寄托哀思。”舒城县殡葬管理所所长邵正育告诉记者。

  为确保防火安全,舒城县实行包保制,责任到村、社区,并划定责任范围,安排专人值守,劝导露天焚烧行为。在清明祭扫高峰期,则由城管部门牵头、民政等部门配合,加大巡查力度,劝导群众文明祭扫。

  文明祭祀 倡树时代新风

  近年来,塑料花凭借其价格低廉、颜色鲜艳和存放持久等特性,受到一些群众偏爱,成了祭祀用品市场上的热门商品,尤其在农村的山林间、田间地头等散坟边较为常见。

  “塑料花不易降解,进入生态系统中成为不断累积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我们在近几年一直号召群众不使用塑料花,今年也不例外。”苏金桓说。

  清明期间,淮北市将在各大陵园准备鲜花,以换取群众手中的塑料花、纸钱等祭祀用品。“在淮北市各大陵园,塑料花是不准带入的,如果有人带进塑料花,我们发现后会随时清理。”苏金桓告诉记者。

  为加大对不文明祭祀用品的整治力度,淮北市民政局与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检查,依法查处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殡葬用品制造、销售等行为。

  对于放弃使用塑料花来说,主要以宣传动员为主。“国家对生产和销售塑料花没有禁止性规定,塑料花也有一些其他用途,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禁止别人销售,也不能没收塑料花。”淮北市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人徐波对记者说。

  塑料花作为一种殡葬祭祀用品,整治的难点在农村。“我们通过广播、横幅等形式加强宣传,转变群众观念,群众不买了,市场上也就不会销售了。”徐波说。

  为号召群众摒弃不文明祭祀方式,破除街边焚烧、抛撒纸钱、摆放塑料花等陋习,我省各地在清明前夕陆续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文明新风。

  3月18日上午,池州市在该市生态人文纪念园举行清明集体公祭仪式。“通过宣读文明祭祀倡议书、全体家属代表集体默哀、主持人诵读祭文、鲜花祭祀等形式共同祭奠、缅怀亲人。”池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甘志亮表示,通过持续宣传引导,越来越多市民接受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方式悼念亲人。

  文明祭祀需要逐步倡导并行动起来。据了解,今年清明期间,合肥市殡葬管理处将携手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开展系列公祭活动。据介绍,公祭现场将融入点烛祈福、集体吟唱、书写悬挂心愿卡片等环节,追思逝者,引导树立文明新风。

  寄托哀思 “重形”不如“重情”

  3月27日,蚌埠市平山公墓业务大厅接到一个电话。市民黄先生在外地工作,清明期间无法赶回蚌埠,其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黄先生委托工作人员前往现场代为祭拜其逝去的母亲,以表达其思念之情。

  次日,平山公墓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携带鲜花、水果等祭品,前往黄先生母亲的墓前祭扫。一位工作人员在墓前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并轻轻念诵寄语,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拍摄服务图片传给家属。最后,两位工作人员行鞠躬礼,完成代祭扫服务。

  近年来,我省多地陵园墓地创新形式、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个性化的祭扫需求。

  “今年清明期间,截至目前,我们共接到22位市民的‘代祭扫’服务订单。他们多是在异地工作学习,不能亲临现场,委托我们代为祭扫。”蚌埠市平山公墓管理所所长宣晓海介绍,墓区通过有偿服务形式,准备祭扫物品,完成服务流程,并提供服务照片或视频给委托人。

  除代祭扫之外,近年来,网络祭扫也渐渐流行开来。在合肥上班的马佳这两天在某小程序上为已逝的母亲建立了一个“纪念馆”。“今年清明节是周三,只有一天假期,回老家时间匆忙,我打算在网络上向母亲敬香献花、遥寄哀思。”马佳说。

  马佳在“纪念馆”里写上母亲的生平,放上一组母亲生前的生活照,还把自己之前写的几篇回忆文章贴了上去。“我感觉母亲的形象在‘纪念馆’里鲜活了起来。”她表示,会逐步丰富这个“纪念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好地纪念未曾谋面的外婆。

  马佳使用的网络祭祀平台由某网络技术公司开发,像这样供免费创建逝去亲人“纪念馆”的网络平台正越来越多。一些规模较大的陵园,如合肥市小蜀山陵园、芜湖龙华陵园等,也开发了基于自身数据库的网络在线祭拜系统,祭奠者进入系统后输入墓穴号就能定位已逝的亲人,进行网络祭拜。

  别样祭扫一样情。省民政厅、省文明办在3月28日发布的《清明祭扫倡议书》中,提倡生前尽孝、厚养薄葬;倡导采用鲜花祭扫、书写寄语、家庭追思等形式寄托哀思,赋予祭扫活动丰厚的精神内涵。

  马佳对此深表认同。如果能回到从前,她希望能对母亲更好一点。“时至今日,只有多注重祭扫活动的精神内涵,多多追忆逝者、传承良好的品德和家风,才能真正触达丧葬礼仪的本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马佳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成琪)

追思亲人,如何更好“重情”

2023-03-31 09:40 来源:安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