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应重于“心” 而不拘于“形”
3月29日,北京通州发生两起因祭祀引起火灾的违法案例,3名当事人被行政拘留。两起火灾起因均是在草地、树林中燃烧纸钱。进入清明祭扫高峰,最近有不少市民反映不文明祭扫行为暗藏安全隐患,一些人选择在林地、公园、绿化带等场所明火祭扫,紧挨着草木、配电箱、机动车烧纸,有的火苗蹿起一米高,有的火星四处飘飞,有的火还在熊熊燃烧人却已经离开。
鉴于此,消防部门专门提醒,清明祭祀尽量不用明火,如在室外烧纸,应人离火熄,用水冷却,确保火堆不再复燃。严禁在林区、草地等禁火区域烧纸。一旦用火不慎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将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提倡市民选择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植树祭祀等文明祭扫形式,远离火灾危害。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至今日,清明更蕴含着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理念。清明祭扫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精神传承。传统的祭扫方式,比如,动辄焚纸钱、烧冥物、放鞭炮等,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祭扫,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呼吁,越来越多人选择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时空信箱等文明清新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在今年清明祭扫期间,民政部要求各地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低碳祭扫方式;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除了倡导市民强化安全意识、杜绝路边烧纸祭祀,还列出多种文明祭扫方式,代替烧纸钱、点香烛等传统习俗。
今年清明期间,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免费提供鲜花,用鲜花代替纸钱、香烛;群众可以将对逝者的思念写在信纸上放入时空邮箱中、挂在树上,寄托哀思;也可将思念写在水溶纸上放入水中融化,用水流传递亲情。在湖南永州,清明期间民政等部门在各村的进山路口都设置了鲜花、树苗发放点,方便群众绿色低碳祭扫。在浙江宁波,也普遍采用“鲜花换纸钱”形式,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方式,确保清明期间祭扫安全有序。
不少网友表示,清明祭扫应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文明祭扫同样可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管形式如何,只要真心诚意地追思亲人,就是清明祭扫的本义。黄金赌城娱乐古人虽然重视祭扫,但也并非那么拘泥于形式。《世说新语》记载,“建安七子”之一王璨去世后,好友曹丕去参加葬礼,没有以哭祭奠,而是提议说,王璨喜欢听驴叫,大家“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于是到场宾客纷纷学驴叫。这份真性情,也是祭扫重于“心”而不拘于“形”的体现。
提倡不焚烧冥币冥物,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在绿地、公园、树林中野炊、烧烤食物,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就是文明祭扫的践行和提升。焚烧纸钱等祭扫的少了,鲜花祭扫等清新祭扫的多了,必将助推文明祭扫新风尚的形成。这需要有关方面持续深入进行宣传引导,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文明祭扫的好处,同时要强化群防群治,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让清明文明祭扫成为一种共识性习惯。(付彪)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