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赵红育:“非遗”技艺先发展再传承
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2月15日讯(记者李冬阳) 近日,文化部等16个相关部委共同举办的黄金赌城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展出[更多]。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金山和无锡精微绣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做客文化名人访,接受了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的独家专访。[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金山 王耀峰/摄
无锡精微绣代表性传承人 赵红育 王耀峰/摄
技艺历史悠久、细致精湛,作品赏心悦目、价值名贵
王金山介绍缂丝时表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是一门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纯手工的手工艺术,该技术相传到南宋的时候,已经发展到非常好了,技术非常精湛。缂丝作品采用特殊工艺制造,两面可以看,如同双面绣一样,选用真材实料制作,可以久藏,经得起看。缂丝在历史上主要由宫殿制作,民间是没有的,一向有“千年不坏的丝织工艺品”、“一层缂丝一层金”的佳喻,所以非常名贵。
赵红育介绍无锡精微绣时表示,无锡精微绣,属于苏绣体系,而苏绣的历史是很漫长的,据史料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无锡的刺绣,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无锡精微绣,在明朝时候,已经成为供品,在清末明初的时候,生产规模很大,得奖数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无锡精微绣把刺绣的精、细、美表达的非常透彻:远看诗情画意,近看人物神情毕现,用放大镜看,更是维妙维肖,所以小小的篇幅,正面反面仔仔细细的看,都是很美的。
把技艺发展的更高,然后再传承给年轻人
王金山和赵红育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将技艺提升、创新发展和培养下一代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赵红育表示,刺绣融合了绘画和书法,刺绣学的好坏,最后是看你的综合修养。只有经过长时间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断的总结和提升,才会走得更高。
技艺传承对个人的修养要求很高的,不可能停留在原来的那种技艺的基础上。所以传承人在研究技艺的同时,要把他提升,要把技艺发展更高一步,然后再传承给年轻人。
王金山表示,在传承技艺的时候,要改变过去老一代人只会做、不懂理论、不懂绘画、书法的缺陷。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创新是缂丝织造的主要生命力。
在讲述如何将技艺传承下去时,王金山和赵红育提到了下面几点:
一、要把文字资料组建,拆分。像苏州缂丝织造一个文字技法。
二、要靠宣传使大家对它有了解。要积极去开各种各样的展览宣传,使得大家对缂丝的艺术、缂丝的美有了解。
三、培养一些年轻人。
一份高超的技艺,经几千年流传下来,实际上是人跟人的传承。刺绣一针一线,绣一副作品时间很漫长,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年轻人学习刺绣,出发目的不应当是要怎么成名、怎么成大家。
培养年轻人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传统的方法,老师传帮带;还有一个是,通过计师学院,招生新的年轻学员,培养一批有文化知识的,有设计、有绘画、有专利技术的缂丝织造技能新一代有文化的代表传承人。从多种渠道培养传承人,使这个古老技术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
生产性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有帮助的
王金山表示,生产性保护使制造缂丝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以前是工匠,现在身份提高了;思想境界和社会价值提高了;社会反响更好了。
赵红育表示,这几年国家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后,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都提高了,在北京展览几次后,感觉北京人民的文化修养素质提高了。
王金山指出,以前老是在苏州这块小天地,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到了北京以后,一看市场非常大。有收藏的,有城市点缀的,还有文化交流的。以经营渠道非常宽广,说明这个技艺是有生命力的。如果只是少数人做的东西,不可能做到产业化。要开拓新的品种,要结合现在社会,来开拓新的品种。
赵红育指出,消费者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是多层次、多样的,在产业化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将做工分高精尖和大众化,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 张晓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