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滑落 欲振乏力 台湾书店正在慢慢消失
原标题:台湾书店,正在慢慢消失
上图:金石堂台北市城中店表示六月不再续约。
右下图:喧嚣的台北重庆南路上,许多民众喜欢在书店内享受片刻宁静。 王英豪摄
喜欢台湾文艺气息的人可能不愿听到这样的消息:台湾的书店正在一家家消失减少。台北重庆南路曾经是一条充满书店的街,全盛时期多达100多家书店,如今却只剩下10家,而且还在持续减少。文艺出版界人士和爱书之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呼吁台湾当局推出有效手段,有计划地鼓励阅读,振兴出版业。
韶光已逝
台北重庆南路金石堂城中店即将关张的消息传来,网友一片惋惜,文艺青年一声长叹。金石堂城中店是台北西区的一大地标,屹立30多年。“当局若有心,应该租下来,再委托文创相关业者经营,延续书街、书店生命。” 台北市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沈荣裕表示,重庆南路不缺餐厅、不缺商旅。但一个城市若没有书店,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社会就不会进步。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台北重庆南路和衡阳路书街的黄金年代,同时有100多家书店,从成立最早的商务印书馆,到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台湾书店、东方出版社、三民书局、文星书店等,加上200多个书报摊,附近还有中山堂、中华商场,可以说是人文荟萃。
“那时重庆南路一带最有名的就是‘两星’,一是文星书店,二是明星咖啡馆,都是很多人会去的地方,我也不例外,经常在‘两星’间移动。”台湾作家季季打从19岁就“泡”在重庆南路书街,对那里充满感情,“金石堂城中店是一家从外观到内部陈设都很文雅、品味很好的书店,停业很可惜。”
业绩滑落
黄金时代过后,重庆南路书街正一步步消失,而且脚步愈来愈快,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旅店。
沈荣裕本身经营天龙书局,他细数重庆南路近年的变化:“台北商务印书馆现在是悦乐商旅,东方出版社变日药本铺,建宏书局搬到地下室,原址1楼卖韩风杂货,2楼也变成栈留台北旅社,大黄金赌城娱乐图书变成大车轮日本料理店,光统图书百货变成丰居旅店……”
这样的转变令人叹息。台湾《黄金赌城娱乐时报》写道,书店是昔日台北人的骄傲,如今这里已不再是文字的归宿,而是旅人休息的地方,味道变了,文化也淡了。
季季认为,一条书街的消失,时代变迁、阅读消费习惯改变,或许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和房租有关,“目前还有几家书店能在书街屹立不倒,关键就是房子是自己的。”
“比如书乡林书店,以前一个月营业额有五六百万新台币,后来跌到100多万元新台币,房租却是成倍的增长,这样的压力怎么受得了?”沈荣裕说,他在重庆南路开了40年,这几年连年亏钱,近两年军公教要减年金,消费至少又差了三成,书店严重亏本。
欲振乏力
实体书店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与知识推广,仍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家书店的未来就像一面镜子,印照出一个社会的文化风尚,它的去留值得各界深思。
不过,台湾媒体人邱祖胤认为,不应把聚焦点对在某家特定的书店身上,“政府救了这一家,要不要再多救另一家?后续若再倒10家,难道也要一一出手?关键在于有计划地鼓励阅读,振兴出版,有关单位责无旁贷。”
对此,沈荣裕认为,不妨借鉴大陆的做法。“大陆近年积极推广阅读,4月23日的世界阅读日,各省县市都在办书展活动,政府也把全民阅读列入‘十三五’计划,从小培养阅读人口。”
“曾几何时,台湾以中华文化复兴基地自居,近年却不图振作,一切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挂帅,这样下去,台湾还剩多少优势?”邱祖胤投书媒体写道:“楼房拆了,可以再盖。老屋旧了,可以翻新。但记忆没了,文化没了,却不可能重来。”重庆南路只是个缩影,台北之外的其他地方也许更惨。不要等到只剩1家书店时,再抢救就来不及了。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