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不能“短”文化
原标题:短视频不能“短”文化
近日,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国内7家知名博物馆联手推出的文物创意短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一把。4天时间,累计播放量突破1.18亿次,点赞量达650万,分享数超过17万,这一播放量相当于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642万的184倍。过亿次的播放量充分体现了短视频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的“吸睛”力。
最新发布的《黄金赌城娱乐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黄金赌城短视频产业在2017年实现了迅猛增长,用户规模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但另一面,短视频乱象的频频出现也引发了社会关注,如何让短视频更具正向文化价值成为业界思考的重点。
据了解,在抖音开启“博物馆之旅”前,新浪微博也在今年4月启动了“加强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美好生活优质内容的扶持计划”,初期预计投入共计5亿元的资源和资金,推动人文、历史、读书、收藏等传统文化领域的优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短视频平台之所以开始在内容生产上重视文化底蕴,也是基于现实考虑,即希望通过深层次、难以模仿的文化内涵,以及和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等进行独家合作等方式,形成一定的内容门槛,进而在内容生产方面产生差异性优势。
基于类似的考量,短视频内容创作者也正在加速为自己的内容添加文化内涵。“看到许多网络主播拍摄的关于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并获得大量点击和评论。这些视频有的展现乡村的秀美风景,有的是在深山老林里摘杨梅、挖野菜,有的是在山泉溪流里捕鱼捞虾。”在《半月谈》的一则报道中,美丽山村、乡土情结,通过短视频的传播,成为城乡文化沟通的一种新风尚。
更多的文化元素也在颠覆着过去为了搞笑逗趣而拍短视频的流行范式。“他的抖音作品大部分是搞笑段子,以及用搞怪方式教大家念英文。”《楚天都市报》前不久的报道中,提到的武汉“网红”陈龙,在抖音上拥有33.3万名粉丝,而他走红的关键,除了是因为他制作的短视频风趣幽默外,还在于他曾在英国伦敦生活过,有着标准的英式英语发音,所拍摄的短视频内容既能给粉丝带来欢乐,还能帮助大家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一些传统文化旅游机构也看到了短视频的利好,正在以各种接地气的新方式加入到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和创新之中。今年清明节,一曲欢快的《西安人的歌》带火西安“摔碗酒”;“五一”期间,“如梦如幻的灯景”的短视频分享,让重庆洪崖洞成为众人向往的旅游出行地……一系列和文化旅游相关的短视频推荐,接连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可以说,通过短视频这种新兴应用模式,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实现了更为紧密的交互融合。
毋庸置疑,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形式之一,在经历了飞速发展和乱象整顿后,短视频的未来发展存在无限潜力。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拍出有文化记忆的作品,让用户在轻松愉悦的同时,有更多获得感和满足感,这对于众多短视频平台和广大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