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十年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扶贫有哪些经验

2018年06月20日 14:23    来源: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6月20日讯(记者邵希炜) 2008年旅游开发前,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经济落后、贫困面广、文化保护乏力的传统村落,虽然坐拥丰富的苗族文化遗产,但“富饶的贫困”是其典型特征。

  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开启了西江千户苗寨全新的乡村发展道路。通过旅游开发,整个西江千户苗寨村落面貌得到改善,传统生计方式得到升级转型,旅游品牌日益响亮,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双赢,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乐居乐业乐游的和谐景区已经形成。而西江千户苗寨十年间持续跨越发展,与探索实践得出的“西江模式”密不可分。

  今天,黄金赌城娱乐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国内首部民族特色村寨(景区)发展报告——《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以下简称《报告》),通过一个主报告和5个分报告及相关附录,以2008年至2018年为时间主线,通过历史变化与现时状况的参照比较,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管理、品牌塑造、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扶贫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进入了深入、科学、系统的研究。

   《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发布会现场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发展旅游让千户苗寨富起来

  据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了解,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由于寨子里有1400多户,6000余人,所以叫“千户苗寨”。

  《报告》指出,2008年以前西江千户苗寨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区,旅游开发前,外出打工输出是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随着旅游开发的开展,在旅游业带动下,整个苗寨都普遍受益:历经十年,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从2008年的78万人次和1亿元,猛增到2017年的606万人次和49.91亿元,分别增长了7倍和49倍。2008年旅游开发前,西江全村有1500多名村民外出打工,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仅1700元,旅游开发后,外出打工村民纷纷回流,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2017年,西江千户苗寨村民人均收入达22100元,是2007年的13倍。常年在西江苗寨景区打工的村民有2000-3000人,其中,西江苗寨村民有1000多人,周边村寨的约有2000人。

  另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6月,累计在西江苗寨景区注册的大大小小的旅游生产经营主体达1300多户,总量比1995年增长了40多倍,形成了较完整的旅游服务产业链;旅游产业是劳动带动极强的行业,在西江全寨农户中,99%以上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旅游的开发,在参与旅游的同时,虽然有部分农户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但总体上整个苗寨已逐渐实现“生产农业”到“休闲农业”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已经不是西江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西江苗寨的支柱产业,成为人人能够参与、个个可以获利的主导产业。

  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双赢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江苗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不断流失的堪忧。但限于投入经费有限、村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仍处于自然和自发的状态,文化保护的力度和强度远远不够。据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了解,在2005年以前,西江苗寨没有一家民族博物馆、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展示点。2007年前后,随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黄金赌城娱乐民俗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露天分馆”的建立,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传承开始走向良好轨道。

  2008年以后,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西江苗族博物馆得以修建,西江苗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展示的场所。随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江苗寨先后有 20多户家庭博物馆挂牌。其中,以2017年西江也东苗寨村民李文芬“阿幼民族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为标志,掀起了西江旅游开发十年来民间家庭博物馆建立的巅峰。

  为有效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和西江苗寨规模宏大的吊脚楼建筑群,旅游开发不久,在雷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西江景区制定了村寨吊脚楼的奖励保护条例,有效地保护了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十年来,在西江旅游公司主导下,西江苗寨景区各重要节点,先后建成了“银饰坊”、“刺绣坊”、“蜡染坊”、“古歌堂”、“鼓藏堂”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展示点,极大地保护与彰显西江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西江村两委在“吃新节”、“苗年节”、“鼓藏节”等各种传统节庆举办的“苗歌大赛”、“千人齐唱苗族古歌”等活动,极大地唤醒了西江社区居民的文化记忆与本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热情。2016年11月,民间智库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在西江苗寨正式建立,在西江苗寨开展了“学苗文唱苗歌”、开设了讲解西江苗寨文化的“西江讲堂”,拉开了本地民间机构参与苗族文化传承与挖掘的序幕。2016年底,随着不断觉醒的“文化自觉”,西江村民开始自己编写基于本土视角的《西江千户苗寨志》。

  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利用,不仅促进了西江苗寨核心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近十年来,在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方面,西江苗寨走在了全国前面。通过苗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西江苗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坚持以“现实”为尺度,连续挖掘出了“高山流水”、“五壶四海”、“十二道拦门酒”等苗族酒礼酒仪;通过场景置换、文化再造等手段,推出了“鼓藏肉”、“苗王鱼”等苗族传统美食;通过艺术上的升华与提炼,将民族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与舞台化的结合,打造出了“美丽西江”晚会;扎根于西江苗寨经营的商户,也积极将苗族文化符号运用于店名、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让丰富厚重的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活力十足的现代魅力。

  西江旅游公司还直接吸纳300多名对于熟悉、掌握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的村民到公司参与“美丽元素”的构建。通过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的参与,不仅直接让村民受益,还带动了苗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苗族服装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发展、创新是西江千户苗寨十年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报告》认为,十年来,西江苗寨坚持“发展式”的保护理念,着重激活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创造活力,以行动开展保护,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的价值再生、价值联动,实现切实保护。2008年旅游开发不久,西江苗寨景区制定出台的《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以“人人都是文化主人,个个参与文化保护,家家成为民俗博物馆,户户都是文化保护场所”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景区集中管理,家庭分散保护”的运作机制,建立起了“全面普查,完整保护,镇村复查,兑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广大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中实实在在地受益,能感受到景区开发带来的好处,充分带动了他们参与景区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西江苗寨文化的“发展式”保护还体现在以“创新”手段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延续。自2008年以来,西江苗寨村民及旅游开发者在不脱离苗族文化母体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发展、挖掘出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苗族传统酒礼酒仪;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样式,开发出游客易于接受的文化旅游产品。西江旅游公司还直接吸纳300多名对于熟悉、掌握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的村民到景区参与“美丽元素”的构建。通过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的参与,不仅直接让村民受益,还带动了苗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报告认为,经济效益的获得是确保社区参与文化保护的重要动力。为了确保村民苗族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受益性,2008年以来,在雷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西江苗寨景区积极完善《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切实从“建筑保护”、“行为规范”和“环境保护”等三个方面对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经费进行挂钩评审,建立起民族文化利益的共享机制,对于遵守民族文化保护条例的农户,给予利益化的奖励,做到“人人都参与,共享变共赢”;对不符合景区风貌、乱搭乱建乱占的农户一律取消民族文化保护资金的评级奖励资格;同时对老房屋保护完好的农户,房屋改造符合景区风貌的农户给予奖励上的加分和政策上的倾斜支持,从而激励了西江社区居民对文化态度上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

  《报告》也指出,民族文化是人文遗产旅游地最重要的资源。十年来,民族文化对西江苗寨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通过旅游开发,西江苗寨文化得到了有效地传承与保护。然而,受游客文化的“示范效应” 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西江苗寨的文化保护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难题。必须从培育村民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加强对苗族吊脚楼群的保护工作,努力构建西江苗族文化保护发展共同体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西江苗寨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十年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扶贫有哪些经验

2018-06-20 14:23 来源: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