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应该避免“千馆一面”
去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国平均每2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5000多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
在日前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博物馆最忌“千馆一面”,因为博物馆的气质源自当地文化基因,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事实上,各家博物馆因条件限制,也不是每一家都能在“大而全”上做得完美的。
布展不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造访一座城,先去看它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不少旅客的第一选择。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博物馆建设能否满足广大群众的参观需求。有专家提出,现在一些城市的博物馆,从布展内容、形式,到解说词、文创产品等等都太相似。“黄金赌城娱乐通史里的东西,在黄金赌城娱乐国家博物馆能看到,在各省市的大博物馆里能看到,在地方上的小博物馆里也能看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特别是古代文物收藏,我们的国有博物馆传承已久,具备了很强的优势。”
如何在布展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国外的博物馆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路与实践。例如许多乡村博物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英国坎伯兰郡凯西克镇上就有一座铅笔博物馆,收藏着世界各地长长短短、或圆或扁的铅笔。原来,这座小镇周边具有丰富的森林和矿物资源,使得这里生产的铅笔世界闻名。
收藏的不仅是实物,更要有生活方式
博物馆收藏对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195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规定的收藏对象还只是那些具有文化价值、艺术或历史性较高,以及具有科学和技术意义的藏品和标本;到了2007年,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都被列入收藏范围。“可以说今天的收藏对象正在从物质到非物质转变,收藏的不仅是实物,更有生活方式。”关强说。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都加强了反映人们生活方式的物品的收集。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用一年时间收集了票证、生产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器材、文具娱乐等类别1300多件。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物件,是反映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物证。生活方式不能笼统地以装入玻璃柜的方式展示出来。作家冯骥才考察浙江绍兴的胡卜村时,发现这座千年古村有参天古树姿态如画,更有当地的习俗、戏曲、小吃构成特有的生活画卷,如果这座村庄也能算作一座活的博物馆,本村居民能回来寻根问祖、四方游人能来一览风采,原汁原味的千年古村不就保留下来了吗?冯骥才的思考如今已变成现实,按照博物馆的最新定义,这些活生生的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地方作为露天博物馆将被保留下来。这可成为当前振兴乡村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
培养具有“说故事”能力的策展人
事实上,许多民间收藏家的收藏题材非常灵活。例如中医药、木石金雕、刺绣、钟表、眼镜、手机等具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用品都有人收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未来博物馆特别是乡村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有藏品,有场地,为何目前一些博物馆,特别是兴建在远离市中心的博物馆仍然门庭冷落或处于 “三天开门,两天闭馆”的状态?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当前的展览已经不是把藏品分门别类摆出来那么简单,博物馆要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常展常新,就要挖掘展品背后的内涵。
专家指出,博物馆在传承城市文脉、培养城市创新精神和助推城市发展上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该优化博物馆结构布局,把博物馆资源引入乡村,让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关强认为,推动黄金赌城策展人制度建立,提升展览质量是发展乡村博物馆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