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昔日风光不再 三峡游吃老本直“掉粉”

2018年08月23日 08: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琴 周文冲 重庆报道

  全长近200公里的长江三峡是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上世纪90年代末,三峡游达到顶峰,船票“一票难求”,仅巫山县年接待游客量就超过200万人次,三峡游堪称黄金赌城娱乐旅游的“金字招牌”。但高峰过后却是长期的低谷,入境游客数量连年下滑,三峡游 “风光不再”。《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三峡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缺乏、无序竞争突出、行政分割导致整体规划滞后,整体发展难以跟上消费升级的新变化。

  曾经“一票难求”如今境地尴尬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能乘坐游轮游览的峡谷,是黄金赌城最早向海外推介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末达到顶峰后,三峡游的游客数量不断下滑,“金字招牌”日渐暗淡。

  三峡游“遇冷”从游船运营状况可见一斑。长江豪华游轮是三峡游的主要方式,约占总量的70%,其船票价格是三峡游的“晴雨表”,船票降价意味着游客减少。从2006年到2016年,长江豪华游轮内宾船票均价从2850元跌到1600元,跌幅超过40%。2016年,三峡游主线年接待游客量不足百万,市场疲软导致重庆、湖北两地32艘游轮停运。

  2017年三峡游开始“止跌回暖”。黄金赌城娱乐船东协会长江分会旅游客运专委会执行会长蒋宗金表示,2017年三峡旅游游客数量同比小幅增长,预计2018年也将保持良好势头,达到15%的增长。

  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为三峡旅游提供了新的“增长极”。据重庆市旅发委主任刘旗介绍,去年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三峡游已经没有过去的淡旺季之分,每天在重庆搭乘豪华游轮的游客超过2500人。尽管入境游客比例下降,但是国内游客数量连续两年增长,三峡游已经从过去的“外宾专享”转型为“内外并重”、以国内游客为主力的旅游线路。

  此外,近年来三峡沿线各地以旅游带动发展的愿望较为强烈,对旅游景区持续增加投入,三峡沿线和腹地出现云阳龙缸、巫山文峰观、奉节三峡之巅等一批新开发打造的景区,为游客通过陆路游览三峡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三峡游总体向好,但是还没有恢复往日的雄风。”刘旗说。

  重庆假日国旅副总经理杨顺华说,尽管有起色,三峡游还是“不冷不热”的“温线”,相比20年前船票“一票难求”的火爆,相比它曾经在黄金赌城娱乐旅游线路中“特级资源”的地位,现在“褪去光环”的三峡旅游,看起来有些落寞。“因为游客少、利润低,三峡游市场缺乏吸引力,不少旅行社现在都不愿意做这条线路。”杨顺华直言。

  缺文化少内涵各自为政难成合力

  “高峡出平湖”,作为“特级资源”的三峡旅游为何在当今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之际却后继乏力?作为最早的对外旅游“名片”,三峡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反思。

  长期关注三峡旅游的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三峡旅游最大的症结之一,是没跟上消费习惯的发展,还在“吃老本”,已不能满足游客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所以“不进则退”。

  “吃老本”的首要表现是三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个性化、精品化产品。目前,乘坐游轮仍然是游三峡的最佳方式和最大亮点,但七成多三峡游轮产品是重庆和宜昌间三四天水路行程,短线、长线产品较少。

  刘旗说,三峡旅游资源虽好,但皇帝的女儿也要穿衣打扮,三峡游供给不充分,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较快,三峡游缺少体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餐式”短线产品以及长线休闲产品。有的欧美游客说,三峡游三四天的产品行程过于紧凑,“第一天欢迎晚宴,第三天就是欢送晚宴”,感觉“不是在度假而是在坐船赶路”。

  当前,单纯观光的旅游方式已很难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而本应打好“文化牌”的三峡游却少有文化挖掘和讲述,还在拼景区外在“颜值”建设,缺少文化内涵。重庆工商大学教授赵小鲁表示,从远古巫文化到三国文化、诗词文化,三峡旅游可挖掘的文化极其丰富,但三峡沿岸不少景区还是搞建设的旅游开发思路,以粗放的“门票经济”为主,卖了门票就完事,文化特色活动不足,这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三峡沿线云阳张飞庙景区一名经理坦言,过去景区“搞文化”就是找几个人扮演张飞、关羽耍矛弄刀,人手不够时他也常客串出演,现在还这样“为了文化而文化”,不仅游客不买账,还有损三峡旅游的形象。

  与此同时,旅游配套设施几十年“不变”,服务滞后。刘旗说,三峡旅游是世界级的游轮配备乡镇级的码头,沿线登岸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泊位不足,周边环境缺乏打造。外国游客以中老年“银发族”居多,船在沿岸一些码头靠岸后,因为没有电梯,有的老年游客提着行李箱上一百多级台阶叫苦不迭:“这样的三峡游没有舒适可言,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各游轮企业和各景区之间无序竞争突出。蒋宗金表示,近年来三峡游轮船票降幅明显,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行业内各游轮企业为争抢客源,相互杀价。三峡沿线各旅游景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大家“各吹各的号,不是一个调”,导致景区建设、产品包装、市场营销难以形成合力,三峡游被切割成一个个单一景区,无法协调衔接起来,整体魅力打了折扣。如忠县重金打造的烽烟三国大型实景演出,其地点距离游轮码头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腹地景区和游轮没有快捷衔接,只有10%的游客选择去看演出。

  应突出资源特色加强文化述说

  业内人士建议,三峡旅游亟待统筹出台整体规划和全面提档升级,重塑“金字招牌”,以旅游带动三峡沿岸经济发展和库区百姓脱贫致富,把三峡建成旅游发展、生态保护、脱贫富民的典范,让库区这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三峡沿岸各地重新依托三峡特级自然资源,将旅游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三峡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专家建议,应乘势而上,对三峡旅游全面提档升级,重塑三峡游形象,有力带动沿岸经济发展。

  首先,创新产品体系,打造精品线路。重庆中旅集团总经理廖伟建议,在产品开发设计上向纵深发展,推出分段游、短线游、深度游、休闲度假游等个性化产品和特色产品,形成多层次产品体系,增加库区腹地旅游资源与游轮产品对接。赵小鲁建议,重点突出“高峡”“平湖”“大坝”三大资源特色,全力塑造高峡平湖新三峡旅游品牌形象。

  其次,加快三峡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提档升级,培育旅游产业链。蒋宗金建议,在保护沿岸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长江沿线各景点港口码头的基础设施投入,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培育旅游产业链,将过境游变为目的地游,充分发挥沿线地区经济辐射和配套支持作用,以三峡游带动腹地经济发展。

  罗兹柏建议加强三峡游文化述说,在沿线景点和游轮上增加导览系统,并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充分展现,结合实景演出等文化表演,提升文化表现力和亲和力,让游客身临其境“游在其中”。

  此外,专家建议沿线各地深化区域联合、产业联动和行业合作,将三峡旅游品牌整体宣传包装,规范旅游市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避免一哄而上和恶性竞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昔日风光不再 三峡游吃老本直“掉粉”

2018-08-23 08: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