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要抓重点看长远
原标题:景区门票降价要抓重点看长远
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已被赋予重要使命。当务之急是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这需要政府让利、部门合作、企业担当、游客参与、媒体监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会,要求各地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推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落实到实处。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文件以来,引发社会各界持续热议,多地纷纷采取措施积极跟进,展现出可喜的推进势头。中秋和国庆假期日益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度和期待值越来越高,各地政府和相关经营企业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大。
在民意、市场、政府三者相互交织、频繁互动,民众需求日益多样、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成为一道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答题。毫无疑问,对于景区门票降价,公众最关心的是降价范围和幅度,最希望见到成效和实惠。因此,各地必须秉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理念,坚持让利于民,坚强组织领导,坚定态度决心,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主要由各地负责落实,由于各地景区管理体制、投入力度、定价方式、收支制度等不尽相同,实际工作中应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要以利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以及5A级旅游景区中现行价格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国有景区为重点,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并积极推动4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降价。
抓关键环节,敢于“动真格”。当前,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构成不合理、不规范,承担了一些“额外负担”。围绕解决“额外负担”这一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以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纠正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为抓手,加大对地方、景区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加强督察问效和评估,逐步剥离门票承载的“额外负担”,推动国有景区形成合理门票价格,实现降低门票价格与景区正常运营的互动良性发展。
注重综合施策,防止“增乱象”。当前国内旅游价格较高,除了门票“额外负担”较重以外,景区“穿靴戴帽”过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一些地方旅游开发投入巨大,通过合理的收费回收成本无可厚非,但若是为了多收费而有意设计、变相加费就实属不该了。事实上,依托公共资源景区而配置的摆渡车、索道、缆车等基础设施,也应体现公益性优先的原则。在推动门票降价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降低索道、缆车、摆渡车、“园中园”等收费,防止出现捆绑消费、搭车消费等乱象,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切实转变思路,发展“大旅游”。浙江杭州西湖景区、衢州等地免收景区门票,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价格改革、荣成成山头景区提供免费摆渡车,北京及周边130多家景区门票实行打折或免费等实践表明,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或免费,可吸引更多游客,盘活当地旅游市场,景区总的门票收入不减反增,实现了景区与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构建了大旅游发展格局。因此,各地和景区运营管理者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率,更好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诚然,景区门票降价需要算经济账,但从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和黄金赌城旅游业长远发展来看,如果只停留于简单的利益盘算,就窄化了景区门票降价的深远意义。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用更宽的视野来审视景区门票降价的意义。应看到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有利于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有利于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由景点景区旅游迈向全域旅游。
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已被赋予重要使命。当务之急是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这需要政府让利、部门合作、企业担当、游客参与、媒体监督。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