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跨界导演后 多位编剧谈经验:多要500万预算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4月18日讯(记者邵希炜)近年来,随着编剧话语权提升,越来越多的编剧在有了成熟作品之后,开始转型做导演。例如《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导演薛晓路,《失孤》导演彭三源等。据不完全统计,业内由编剧跨界导演的有40余位,且成递增趋势。
4月17日,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四大行业对话之一,由编剧帮主办的第五届“黄金赌城娱乐电影编剧研讨会”成功举办,包括《拓星者》编剧、导演张小北,《满城尽带黄金甲》和《疯狂的外星人》编剧、《狗眼看人心》导演吴楠,《情圣》和《余罪》编剧、《来电狂想》导演于淼,《人在囧途》编剧、《前任攻略》系列导演田羽生,《滚蛋吧!肿瘤君》编剧、《西晒》导演袁媛在内的多位成功跨界导演的编剧,以及编剧帮创始人杜红军围绕“从编剧到导演的成长之路”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现场 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编剧转型导演 难不难?
编剧转型导演,有哪些困难?
张小北表示,自己曾经感觉做个导演并不困难,而等到真正进入导演行业以后才发现,其实很难。他表示,导演要花费很大精力负责剧组的管理工作,“很复杂,需要从头去学习。”袁媛对此非常认同。她表示,作为导演,必须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才能保证剧组的运作。吴楠也表示,作为导演,要去适应制片体系,平衡电影拍摄中的各项工作:“既不能太妥协,又不能太坚持。” 不过她同时表示,导演自己的剧本,就拥有电影剧本解释权的优势,也可以通过剧本凝聚团队工作。
于淼和田羽生则认为,编剧转型导演并没有什么困难。于淼表示,“现在的电影,工业化流程越来越清晰,剧组也会配项目统筹等专业人员,你要做的就是把剧拍出来”,因此并没有什么困难。田羽生也表示,“当你的剧本被资本认可,同时又让你自己做导演的时候,就证明资方认可你。认可你了,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对导演“新人”有哪些建议?
论坛上,已经成功转型导演的五位嘉宾也分享了他们对于“新人”导演的建议。
田羽生建议“无论预算多少,都要多要500万。”他表示,作为新导演,管理剧组经验比较有限,所以多要些预算,可以让自己游刃有余。对此,袁媛举双手赞成:“投资人喜欢的是一次性告知要多少钱,而不是不断要钱。同样是花了1000万,一次性要1000万,和先要500万,再要300万,最后再要200万,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她也表示,多要些预算可以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让自己的想法可以更好地执行下去。
于淼则表示,如果第一次当导演,建议找一个有经验的监制,可以帮自己处理很多剧本拍摄中的问题;田羽生补充称,作为由编剧转型的新导演,建议找一个管理型的监制,而不是创作型的监制:“如果找了一个创作型监制,当你们在剧本方面有冲突的时候,到底听谁的?这就会产生冲突。”他同时建议,编剧转型导演以后,可以先从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入行,因为可以形成自己的特点,容易被人记住,从而形成“品牌”。
资本寒冬 编剧行业有哪些变化?
在讨论编剧转型导演的话题之余,几位嘉宾还分享了对行业的观察与感受。
张小北表示,对于青年电影编剧来说,这几年的机会的确增加了。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影视行业进入“寒冬”,的确对青年编剧的工作产生一些影响。但他相信,今年下半年外部环境就将有所改观,他希望青年编剧可以“咬紧牙关,把上半年坚持下去。”
吴楠表示,编剧不是写出一个好故事就可以,这个故事应该是可以拍摄的,而且拍摄完了可以进入院线,这就不简单。对于外部环境,她表示,“既然是‘猫冬’,(编剧们)不如多练练手艺。”
于淼认为,编剧行业每年都在大浪淘沙,有人爆红,也有“老人”消失:“编剧是一个工作成本很低的工作,但竞争很激烈,面对的问题也很多。当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对世界的看法还不成熟的时候,是写不出来作品的。”他建议青年编剧可以投入到工作中,并持之以恒。
袁媛表示,前两年钱多的时候,编剧也多,作品也多,但好作品一如既往的少。田羽生也表示,影视行业的资本“寒冬”可以帮助编剧行业优胜略汰,最终留下好编剧和好作品。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