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正当其时 四川文化旅游经济迈向跨越发展

2019年04月28日 09:34    来源:四川日报    木易

  原标题:正当其时 四川文化旅游经济迈向跨越发展

  近年来,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可谓“高歌猛进”。2018年,四川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首次迈入旅游“万亿级”产业集群俱乐部,成为全国5个旅游万亿产业省份之一。

  2019年春节假期,四川共接待游客824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实现旅游总收入580.42亿元、同比增长30%。四川摘得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全国桂冠,实现2019年的“开门红”。

  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146.72亿元,同比增长15.5%。

  4月初,我省又一次迎来春季文化旅游客流小高峰,为期三天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67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91亿元。

  一组组亮眼数据接踵而至,全省文化和旅游后劲十足。去年,四川文化和旅游正式迈开融合步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成为四川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细数发展,文化和旅游复合型景区的快速发展、着眼全局的顶层设计、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稳步推进、文旅融合新产品的不断更新、境外文化旅游活动交流的频繁互动……这为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持续推动着四川文化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依托优势资源 文化助力旅游发展

  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风景名胜美名远扬。不过在四川的旅游市场中,人文景区占比颇重,门票收入占比过半,文化是旅游之魂实至名归。

  据了解,我省国家A级景区数量已超500个,其中以文化资源为主或包含文化资源的景区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拉动全省旅游收入在5000亿元左右。

  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景点以文化底蕴作为吸引游客的法宝,让文化资源成为四川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这些景点既是旅游景区,又是文保单位的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上进行着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以2019年春节假期为例,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65万人次。

  其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接待观众83.25万人次;杜甫草堂博物馆(含浣花溪公园片区)观众达40.15万人次;金沙遗址博物馆观众达25万人次,正月初一进馆人数就达5.1万人次,创下单日进馆人数历史新高。省内其他博物馆同样观众众多。三星堆博物馆接待观众11.5万人次,建川博物馆接待观众17.99万人次,绵阳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等也吸引众多观众前往。

  同时,伴随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川内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发展向好:

  看成都平原经济区——2018年旅游经济总量7020.22亿元,增速为21.4%,占全省比重为58.8%,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在川南经济区——2018年旅游经济总量1902.82亿元,增速为20.1%,占全省比重为15.9%。

  在川东北经济区——2018年旅游经济总量1858.78亿元,增速为21.9%,占全省比重为15.6%,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在攀西经济区——2018年旅游经济总量 774.17 亿元,增速为20.9%,占全省比重为6.5%,较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在川西北经济区——2018年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总量386.6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2%。

  从“三州”来看——2018年旅游经济总量823.31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省比重为6.9%。其中,凉山州实现旅游总收入436.67亿元,同比增长20.9%。

  高点布局 顶层设计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文化旅游是四川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位布局对于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今年1月,全省提前部署春节期间文化旅游市场各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着力组织好文化惠民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突出旅游质量效益,注重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科技含量,改善旅游体验;鼓励景区景点、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实施惠民政策,在安全保障条件下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强化弹性供给,改善文化旅游体验。

  全省从各地文化旅游资源实际出发,制定高标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为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工程,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全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实现文旅机构、人员、事业、人心的融合;以良好的党性、人品、作风,确保机构改革平稳推进、文旅迅速融合;抓好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融合;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我省对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乡村,做出了文旅融合的详细规划和布局。在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剑阁县汉阳镇中心村等地,正抓紧编制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村落布局、凸显建筑特色,注重保护乡村自然风貌、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避免“千村一面”。

  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全省机构改革《方案》及《实施意见》在省文化和旅游厅落地落实,更好地服务于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文化和旅游产业更新 多方位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旅游发展时间长、跨度大、类型多。从单一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支撑,转向复合型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亮点频现,产业态势积极向好。

  从去年发布的“2018四川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和“四川新锐文化产业项目”看,项目涉及文创园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娱乐活动、文化“走出去”系列、“四川造”电影系列等,其中不少都根植巴蜀文化,充分体现四川特色。2018首届黄金赌城娱乐(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新春花灯节暨磁暴灯光秀项目作为第八届四川文化消费节主题会场,总投资约800余万元。

  科技与文化融合态势凸显,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2018四川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中,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博览会,定位为全球粉丝经济强盛的国际游戏动漫展,首届博览会参与者超过20万人次。

  未来,“故蜀别院”生态文化产业特色街区项目,将以青羊区东坡路片区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继锦里、宽窄巷子后成都文化旅游的第三张名片;灌顶雪泉·康定之珠文化旅游产业园位于康定市榆林新区,将打造成为康定创意文化产业孵化器。西昌·建昌古城历史文化片区,以建昌古城为基底,打造以休闲文化体验为核心内涵,形成“上有古城、下有邛海”的人文与自然呼应的文旅新格局。

  从旅游产业看,2018年,通过实施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举办第四届黄金赌城娱乐(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二届四川省旅游业新技术应用大会等一系列举措,全省旅游投融资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396.2亿元,同比增长0.14%,超全年目标任务的30.8%。其中竣工项目270个,新开工项目246个,完成投资317.5亿元。

  去年8月,第四届黄金赌城娱乐(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在成都举办,会上不仅推出四川“9+30+ 100”优选旅游招商项目,还发布《四川旅游投资白皮书(2018)》。在2018年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的四川旅游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文旅推介会上,我省绵阳、江油向日本沼田市、荷兰法肯堡市全面推介旅游资源,签约一批上百亿元的文旅投资项目。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在宜宾,2018年共拉动旅游项目签约额721亿元,其中正式签约投资达365亿元,同比增长148%,落地了竹海安缇缦运动康养小镇、翠屏区百虎世界、叙州区天宫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

  四川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也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扶贫增收。

  2018年,雅安市实施“六大类”涉旅扶贫项目33个,总投资约3.6亿元,有力提升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建设。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加至19个,实现每个县(区)都有国家4A级景区。尤其是名山区蒙顶山镇蒙山村、汉源县双溪镇同心村等一批贫困村,已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致富奔康。

  文化旅游互融互促 多元产品拉动文旅消费

  文化与旅游牵手,端出丰盛的文旅大餐。

  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四川文旅融合迈出新的一步,利用各地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省为游客推出1300多场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其中包括714场新春惠民文艺演出、123场专业院团演出、179项文博展览、31项非遗活动,以及温泉康养游、冰雪主题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323个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和3个营业性演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多方面下足功夫,将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将重点推进“3+2”(三星堆、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工程,并加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工程,开发民族特色浓郁的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

  国家4A级景区李白故居景区通过文旅融合,串联李白在江油的重要游踪地太白国家健身步道,以“李白”和“太白”为形象符号的村社、道路、学校以及体育娱乐、休闲美食更是遍地开花。目前,李白·时光小镇建设、李白文化博物馆、太白祠和李白故居景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李白文化精品诗舞剧《李白归来》于2018年10月24日首演。

  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广泛影响多个行业。针对文化、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新特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出”……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凉山州采用“旅游+文化”,就地融合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打造出旅游实景剧《阿惹妞》《索玛花开》《彝海结盟》等经典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此外,成都崇州的陇海三郎旅游度假区、广安宣汉的巴山大峡谷、眉山仁寿的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都是“旅游+”模式下打造的新业态。

  “请进来”与“走出去”境内外文旅互动显成效

  近年来,我省境外文化交流互动频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文化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速明显。四川文化的境外传播和入境旅游市场的大力开拓,是四川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4月22日,首届“海峡两岸摄影家走四川”第一阶段摄影交流活动结束,海峡两岸70名摄影家满载而归,将围绕四川“三九大”旅游资源创作人文风光大片。本次摄影交流活动将从4月延续到10月,摄影家们走进海螺沟、三星堆等进行采风,并开启大型摄影作品展。

  类似的境内外文化旅游交流互动仍在不停涌现,文化“走出去”和旅游“请进来”的步伐不断加快,四川境外文化旅游市场不断拓展。

  2017年以来,四川积极实施“巴蜀文化艺术全球推广计划”,整合全省文化资源,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演出、展览、讲座、论坛等各类型共计100余项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涉及艺术、文物、非遗、产业等各领域,全球约500万名观众参与活动,有力扩大了四川文化国际“朋友圈”,提升了四川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川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营销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四川旅游热”。2013年—2018年的6年间,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从209.56万人次提升到369.82万人次,实现“百万级”增长。2018年,全省全年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数据还显示,去年入境游客在我省旅游消费为人均一天193.82美元。

  入境旅游市场平稳增长,离不开近年来我省在境外旅游市场做的大量宣传营销。2013年—2018年,我省组织赴境外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100批次,邀请境外旅游业界和媒体来川考察,共计约200批次,覆盖东南亚、西亚、南亚、中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中,“熊猫走世界·美丽黄金赌城娱乐”和“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成为四川在海外推介的“王牌活动名片”。

  依托直航航线,四川针对直航城市采取“两点一线、全程营销”的举措,先后在莫斯科、布拉格、首尔、墨尔本等地设立了旅游境外营销中心,这使得四川旅游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候鸟营销”升级为“驻地营销”,有效实现了旅游营销的常态化与精准化。此外,四川紧抓开通国际航线这一有利条件,依托境外友城,利用国际航线开拓入境旅游市场。2017年—2018年,陆续在首尔、布拉格、莫斯科等15个城市设立四川旅游境外营销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正当其时 四川文化旅游经济迈向跨越发展

2019-04-28 09:34 来源:四川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