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莫忘以书留人
原标题:城市书房莫忘以书留人
当下,许多公共图书馆主动探索升级服务模式,在城市乃至乡村建起样式新颖的城市书房,一方面,这些城市书房虽然分布在不同区域,却与公共图书馆一样“通借通还”、高效便捷,与此同时,其大多具备24小时不闭馆、地理位置优越、装修“文艺范儿”等显而易见的特点,因此吸引很多人拍照打卡。
从过去一味等待读者上门,到革新求变主动追逐客流,城市书房以更轻松、舒适的姿态面世,是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的体现。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有的城市书房过于追求“颜值”但馆藏资源不够丰富,比如,主推书架摆满了都市情感、职场攻略类畅销书,某类专业书籍或史志、典籍等寥寥无几;亦有城市书房只是简单增设休息区、少儿阅读区或自助阅读机等,风格同质化严重、整体利用率不高,未与某一城市的文化内蕴相融合、相匹配。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服务场馆的一部分,其意义不单在于为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空间,更应有效助推群众阅读乃至其他文化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这一新兴业态来说,在追求设计感、吸引力的同时更要以内容制胜、以图书“价值”留人,才能妥善避免人们在新鲜感过后“网红”卖点随即消失的现象。
规避上述问题,首先,要在为读者持续提供符合市场定位的高质量图书上下功夫。一家有普适性的城市书房,不单要有满足大众欣赏口味的书目,也要加强图书分类引导、图书产品研究,并适当开设个性化服务,如经典阅读导赏等,从而满足顾客精细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其次,需要更加精准的人力配备和技术支持。当前,许多城市书房实现了无人值守,但并非意味着管理的弱化,而是将更多读者需求向“前端”转移,比如大数据分析、图书分类等,因此,配备某些门类专门人才更为重要。
另外,在充分发挥阅读职能的同时,城市书房也要与“文创+”“非遗+”“演出+”等元素融合,策划主题活动、丰富内容供给,既增进阅读体验又充实文化养分,从而调动群众参与热情,达到优化资源、实现文化成果互惠共享的目标。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