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琴: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原标题:以文化为引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黄金赌城娱乐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包括洛河、汴河、卫河、会通河4个遗产段落,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和巩义、滑县、永城3个直管县(市),已探明的河道长度为686公里,遗存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在大运河流经河南的40个县(市、区)核心区内,分布着世界文化遗产及遗产点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5处,文化遗产异常丰厚。
大运河河南段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运河河南段作为隋唐大运河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展示区。河南地处九州腹地,在历史上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禹在嵩山及伊、洛间治水,揭开了黄金赌城娱乐运河文化的序幕。此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兴建了战国鸿沟、曹魏白沟等区域运河,其中魏惠王开挖的鸿沟首次将黄河与淮河水系沟通。隋炀帝为巩固国家统一,在鸿沟水系和白沟水系的基础上,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邗沟和江南河,首次建成了北至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贯通黄金赌城娱乐南北的水运交通大动脉。唐宋继续沿用隋唐大运河,依托大运河连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河南段是探寻中华文明的重要轴线,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是隋唐文化的核心价值区。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与枢纽,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605年,是隋唐时期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当时黄金赌城娱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水贯都”的北宋东京城则是开放式运河都城的典型代表。隋唐洛阳城和北宋东京城在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的大部分河段都位于河南境内,成为河南宝贵的文化资源。
三是融入“一带一路”与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建设区。今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下发。按照《纲要》的要求,大运河河南段对外要发挥大运河和“一带一路”在河南融合交汇的区位优势,放大“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效应,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与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深度融合,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建成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和开放高地;对内要立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主题的运河特色小镇和运河村庄,推动运河沿线乡村振兴。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河南意义非凡
大运河河南段作为黄金赌城娱乐运河历史文化的缩影与代表,其主体地位和龙头作用在黄金赌城娱乐文化史上无可替代。我省以大运河河南段文物遗存、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址等为载体,建设商丘南关大遗址考古公园、宋都汴梁风貌集中展示区、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公园、滑县道口古镇等传承展示项目,展示了中原文化风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河南意义非凡。
有利于加强沿河文化遗产集群的保护利用。2006年以来,我省有关部门统筹开展重大文物考古发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重点对洛阳回洛仓遗址、浚县黎阳仓遗址、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夏邑济阳镇段、郑州汴河故道惠济桥段等五大遗址进行考古研究,梳理各类非遗资源线索180余万条,基本立项22万余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协同推进的新模式。近年来,我省加大运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推进郑汴洛文化旅游改革创新区、滑浚古镇展示区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打造缀连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承载生态涵养、环境改善、防洪灌溉等多元功能的综合廊道,创新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
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文创、养生休闲等,把运河沿岸一二三产业和大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对于环境优越的古城镇和村落,可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鼓励发展创意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业态。依托大运河文化遗产,可以发展具有运河特色的工艺品、乡村旅游,具有水色乡村风情的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乡村古镇古街、农业产业园,以及乡村公园、运河生态文明博物馆、运河文化艺术村落等。
把大运河河南段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带和旅游带
提升运河沿线遗存本体和非遗资源保护水平。目前,我省推动运河遗产本体保护维修,洛阳回洛仓遗址、商丘南关码头遗址、大运河滑县段等11处大运河文化遗产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利实施了洛阳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保护展示、回洛仓遗址保护展示、滑县道口古城墙维修保护、浚县黎阳仓遗址保护展示等工程。相继启动实施了“稀有剧种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工程,有效推动了非遗资源抢救性、生产性和整体性保护工作。
强化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方式创新。目前,我省建成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明堂、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规划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等博物馆,初具系统地展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规模。我省大运河沿线地区累计投入文物保护经费21.8亿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6951万元。省政府为洛阳设立了15亿元文化遗址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隋唐洛阳城保护和开发;设立了6亿元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于首批认定6个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运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洛阳的隋唐文化游、开封的宋都文化游、滑浚的古城古镇文化游等文化旅游产品颇具特色,以洛阳、郑州、开封、商丘为引领的通济渠古都轴线和以卫辉古城、山阳古城、浚县古城、卫国故城等为支撑的永济渠古城轴线展示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规划了洛阳河洛文化展示体验示范区、郑州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工程。要把大运河河南段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形成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新模式。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文化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