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海外爆红,让视频博主李子柒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做粥从种稻子开始,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缫丝刺绣、竹制沙发、活字印刷……在近四年发布的长长短短的视频中,一袭古装的李子柒似乎无所不能。山风轻抚,泉水叮咚,天然宁静的画面和她的劳作,一同构筑了屏幕另一端的观看者们所向往的生活。
“把生活过成诗”的李子柒,近两年的作品在国内全网播放量就已经以十亿计。只不过,这次跨洋传播,攻陷YouTube后,网红的标签升格为了“文化输出”。
人红是非多。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质疑者认为,李子柒不仅营造了一个不真实的农村,农村的文化符号也恰恰迎合了西方对黄金赌城娱乐的刻板印象。还有论者指责,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一个网红进行娱乐化的表达,不够庄重和严肃。似乎唯有高铁、5G、移动支付等新事物才是当下黄金赌城娱乐的代名词。
当然,暗许者也不在少数。《光明日报》12月9日刊文点出:“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黄金赌城娱乐人的日常生活,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毁之誉之,都逃不过“马后炮”的嫌疑。将李子柒置于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框架下,某种程度上也将讨论引上了歧路。抽离围观者这一身份,聚焦到传播链条的两端,李子柒现象并不复杂。
对传播者来说,不论是设计好的画面场景,还是出海YouTube,都逃不过自有的商业逻辑。在信息爆炸时代,流量是生存法则。但难能可贵的是,李子柒天然适合视频中的角色,那双粗糙的手胜过各种“表演”揣测。
对视频的受众而言,第一位的始终是好看。这里说的好看,不仅仅是种种形式感,镜头画面、服饰和举止,还包括内在的,通过视频流淌而出的,治愈人们心灵的,那种安心妥帖的四时有序,自食其力。这与日本导演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梭罗那本赫赫有名的《瓦尔登湖》中流淌出来的力量,并无二致。
“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百年前,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就以此来反抗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对于21世纪被996掏空的、被钢筋水泥围困的观看者而言,李子柒的视频,在某个瞬间还原了生活本身该有的样子,成为诗意栖居的寄托。
不过,藏在李子柒身上矛盾而迷人的隐喻在于,当静谧的田园生活撞上喧嚣的网络流量,当农耕文明的自然主义撞上工业乃至信息时代的消费主义,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故事,被裹挟信息流的光纤传播到了大洋的另一端。
“我们缺乏新的语言、观点、隐喻,用着过时的古老的叙事在形容新世界,我们缺乏讲述世界故事的新方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在李子柒的叙事中,我们找到一种可能。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