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文化“上云”能否走得更远

2020年03月31日 16:40    来源:济南日报    陈炜敏

  鼠标轻点,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近在眼前;轻划屏幕,海量图书资源让你畅游其间;打开电脑,名家唱段声声入耳……文化“上云”,因疫情而采取的特殊举措,能否向常态化发展?记者日前就此话题采访了我市多家文化艺术单位。

  一场观众达200余万人的吕剧直播;剧场演出永远不可能被网络直播所取代

  3月22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形式特别的云直播——与济南市吕剧院推出《大曾带你看吕剧》。市吕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曾凡亮化身主播,为观众讲解了吕剧的诞生、济南市吕剧院的历史、吕剧知识、经典唱段等。幽默活泼的主持风格、悠扬动听的演出唱段、优秀演员的现场发挥,让在线粉丝互动不断。直播当天,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浪微博、微信、腾讯微视、快手、好客山东直播间、爱济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在线观看人数达170余万人,目前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00余万人。

  “我们直播的过程中,就有很多戏迷给熟悉的演员打来电话,说内容太精彩了,非常好。还有很多观众表示疫情结束一定要亲临现场,近距离感受吕剧魅力。”市吕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玲介绍。

  疫情期间,市属各文艺院团通过网络展览、网络直播、线上看戏以及新创作品的网络首发等方式,继续发挥自身职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娱乐。

  “这种新的文艺现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但它的影响又不仅仅限于战‘疫’阶段。”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理论研究室主任王笃祥对此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科技革命的前期,科技的发展在给文艺带来新的表现手段的同时,也必然对文艺的行业业态产生影响。“这一点在电影领域最为明显,春节期间电影《囧妈》因疫情撤档,进而宣布通过网络播出,震动整个电影行业,虽然因对传统的院线模式产生了动摇,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但是它无疑代表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有人担心文艺作品的互联网传播会对其剧场演出造成伤害,王笃祥对此并不担心,“互联网新技术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我们从传播方式和宣传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如果做得好,可以进一步扩展传统舞台艺术的受众群,推动艺术演艺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王笃祥举例,德云社从当初几个人艰难维持的小团体成为当前在全国都炙手可热的曲艺社团,是与网络的助推作用分不开的,当年很多年轻人正是通过网络才接触到德云社的相声,从而慢慢成为它的拥趸。

  王笃祥认为,舞台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真人表演和观演互动所带来的现场感,“就像电子书技术的成熟不能阻挡人们购买纸质书、新媒体艺术不能消灭传统架上艺术一样,舞台艺术的这一独特品质决定了剧场演出永远不可能被网络直播所取代。这一点对于博物馆、美术馆也一样,现场观展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线下到线上,观众由五六十到22万;内容、资源、渠道缺一不可

  “领读人”是济南市图书馆以馆员作为分享嘉宾,针对经典和热门图书进行推荐的一个活动,原来在泉城书房博物馆分馆举办。疫情期间,市图书馆将线下的“领读人”活动搬到了线上。负责人曹艺介绍,“原来在线下的活动,一场观众最多有五六十人,而在线上人数最多的一期达到了22万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和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领读人”活动从每周一、三、五到每周二、四两期,“图书馆开馆后,可能会固定每周六一期。”

  在展示精品展览、线上展馆、3D文物、文物动漫片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市博物馆在此次疫情期间还开始“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的需求。

  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元楠木雕力士像、张翀《饮中八仙图》屏……众多“泉城宝藏”一一向听众娓娓道来。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尚海波介绍,“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这一期,仅在微博上的点击率就达到10余万。

  “领读人”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何这么受欢迎?因疫情不能出门,人们转而线上文娱是一方面,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以内容取胜。

  “13名领读的馆员以‘85后’‘90后’为主,都是一线流通馆员,也就是每天都和读者接触的,比较了解读者的爱好。”活动中,推荐的图书既有经典、热门图书,也有冷门好书。“领读人”要在网上给其他领读人提前试讲,大家提出修改意见,才能面向普通读者。

  在讲解“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时,将其描述为一个迷你版西汉欢歌宴饮场景的再现。在对文物本身进行讲述的同时,又延伸加入了杂技的历史、古代宴饮的礼节、汉代的娱乐形式等内容。“文物背后的故事”既有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表达形式,又有干货满满的内容,观众听起来并不会枯燥。尚海波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撰稿是馆内的专业人士,他们将专业文章“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文字,在保证严谨的同时不失趣味。

  《大曾带你看吕剧》是济南市吕剧院首次以线上直播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市吕剧院专门成立了直播策划小组,召开研讨会,讨论直播流程与相关细节,戏曲编导孔铁担任内容策划,多次研讨直播细节并指导培训。为确保直播活动顺利开展,所有工作人员参与了预演彩排,确保相关细节到位。

  济南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为此次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其负责人杨毅介绍,此次直播的人气之高也出乎他的意料,在他看来,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是市吕剧院做了充分准备,直播内容丰富,符合大众喜好;二是多部门的配合支持;三是播出渠道广泛。

  以后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文艺形式和互联网新技术可以结合得更紧密

  “新市民新课堂”是市文化馆推出的一项公益性艺术辅导活动,2007年启动以来,累计开办2700多个班次,受众市民40余万人次,已经成为我市著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受疫情影响,“新市民新课堂”也暂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我们准备把‘新市民新课堂’搬到网上。”市文化馆副馆长尹延明介绍,此前市文化馆也通过公众号推出了“艺术在线学——文旅e家助力美好生活”,主要是一些名家教授声乐、书法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尹延明接到了一些反馈,“这些名家普遍水平很高,但他们的一些教学内容是面向专业学生的,我们的学员很多还难以达到那个水平。”

  “新市民新课堂”搬到网上,辅导老师还是市文化馆的专业馆员,对学员的情况比较了解。尹延明介绍,“这个活动在疫情结束后也将持续下去,一方面已经报名的学员可以在课下复习重温,另一方面没有报上名的市民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

  “领读人”搬到网上,随时随地都能收看,还可以回放多次观看,通过社交媒体也可以提问交流,可能就是互动性差一些。“随着文化场馆的恢复开放,我们也可以线下线上结合。”曹艺介绍。

  尹延明也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他们也计划将一些书法类课程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教学方式,“当然还是要避免聚集,举办一个小型的课堂,现场互动点评。”

  在王笃祥看来,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文艺形式与互联网新技术可以结合得更紧密。“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专业院团需要转变原来‘制定计划—创作生产—验收、评奖’这种比较封闭单一的生产模式,将艺术生产融入整个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的大氛围中,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或具有实验色彩、不适合高成本投入的作品,可以压缩生产周期,率先通过网络推出,这样既可以彰显城市创新活力,又可以通过观察网络受众反应,为下一步创新探索积累经验;对于院团重点剧目,则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把排练等艺术生产的过程变成分享创作体验和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以达到预热新剧目、吸引观众到剧场看戏的目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文化“上云”能否走得更远

2020-03-31 16:40 来源:济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