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老宅:摩登城市里的旧时光
电视剧《安家》的热播让话题“上海老洋房”拥有超过4亿的阅读量。其实,黄金赌城有三种特殊的宅院:北京四合院、上海老洋房和广州西关大屋。按照《安家》剧中的说法,这三种类型的宅院对房产中介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那么,它们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上海老洋房:梦回上海滩十里洋场
有人说,城市是有生命的,老建筑就是城市的记忆。老洋房是上海经典的建筑物,这些充满异国风情的花园别墅融入半个多世纪前建筑师的心血,有的还融入了中式建筑的风格,大多有着显赫的时代背景,或是诗情画意的浪漫故事,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不仅是城市的亮点,更成为一种时代符号。
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就是这样一座中西结合、带着浓郁的海派气息的豪华建筑,像极了华洋杂处的上海。它的大门不是很显眼,从外边看去是风格独特的三层别墅,红白相间的色彩以及木柱敞廊式的格局让整幢房屋显示出强烈的视觉吸引力。里头却也有中式山水、亭台楼阁,一汪碧水倒映满目苍翠,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这座花园的主人赫赫有名,是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丁香花园园内有两幢楼房,如今称为一号楼和三号楼(二号楼为20世纪50年代兴建),出自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西·罗杰斯之手。据传园内的丁香花是李鸿章亲手栽种,故命名为丁香花园,每到春暖花开之季,香气袭人。
在20世纪初,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曾吸引无数外国淘金者来此寻梦,并因此留下各式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老洋房。位于上海静安区的马勒故居,现在的衡山马勒别墅饭店,就是一所挪威风格的城堡式别墅。别墅的主人赛赐·马勒是一位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后来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输。
据说有一天晩上,马勒的小女儿梦见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第二天还用画笔将这座城堡画了下来。马勒先生看到这幅画觉得很有意思,便真的雇用设计师按图建造,用了7年才完工。这座洋房如同童话里的城堡,远远望去,那高尖陡直的屋顶、棕红色的砖墙和半透明的彩色玻璃,和童话故事中描绘的一模一样,仿佛一进门就能遇到冰雪皇后或是豌豆公主一样。
北京四合院:处处透着中式生活美学
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旁的一条僻静的小巷护国寺胡同里,坐落着一座灰砖四合院,它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故居。该院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院,带西跨院落,18世纪后半叶曾是一座清代王府的一部分。1951至1961年,梅兰芳在护国寺9号的四合院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0年。
居高临下望北京,除去皇室建筑群是一片黄瓦之外,四周都是灰色屋顶和其中的绿树顶。现存的民居建筑,多是明清两代的遗物,几乎全是属于四合院系统的平房住宅。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按照北京建筑行业的传统,四合房是专指具有东西南北房的建筑组合,这和近年常使用的“四合院”一词不是同一概念。正规的四合院,方位应是坐北朝南(因地形或所在街巷位置等条件所限,朝向不同的也不少),平面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青龙”位上,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
作为民居,四合院给人最直接的感觉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大小合宜。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有的四合院院中还栽花置石,一树海棠花配以石榴盆景,大缸养的金鱼寓意吉利,把天地拉近人心,处处透着中式古典生活美学。
梅兰芳故居中心院落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棵柿子树。夏天,家庭成员和客人通常会把桌椅从周围房内搬到院中,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自然的空间,但分而不隔,虚虚实实,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是封闭式的住宅,自成天地,家庭成员在这里享受美好的阳光与宁静的夜晚,其乐融融。
广州西关大屋: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相较于北京四合院和上海老洋房,广州西关大屋并没有它们名声响亮,很少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看到它的身影。西关大屋是清末广州富商大户在广州城西西关地方兴建的住房形式,是广州传统民间建筑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在西关角一带最多。西关角是指当时西关区内靠西边的一个角落地段,东起文昌桥、大观桥,西至泮塘、昌华园一带,形成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
广州西关区在宋代为绣衣坊,据说那时,城西纺织及成衣手工业巳有发展。到了明代,西关区已成为广州城的商业中心地带,而十八甫作为西关最早的商业区,从明朝发展起来,沿西濠西岸及下西关涌(大观河)两岸,18条商业繁盛街圩。清代以后,由于十三行的兴起,西关兴建了机房区,西关的“三宝”(即宝华路、宝源路、多宝路)加上逢源路,即为西关大屋聚集之地。
据专家研究,最豪华的西关大屋有七进深,里面客厅、小厅、书轩,还有花园。可遗憾的是,广州的西关大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已经所剩无几,目前在广州已经找不到一座完整的西关大屋,要想看真正的西关大屋,只能到澳门去看卢家大屋。
北京四合院、上海老洋房和西关大屋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豪宅,一般豪宅只要面积够大、地段够好、开发商够背景就行,是赚了第一桶金的有钱人置换首选,有花园或者露台。但老洋房、四合院和西关大屋是收藏级别的,是稀缺中的稀缺,产权清晰、可供出售的更是凤毛麟角,有钱未必买得到。
一代一代的人过去了,房子作为承载过这些人的空间,也见证了故事本身,从而具有了生命力。因此,有专家认为对老房子最好的保护不是博物馆式的呈现,而是还原其最本质的功能——住人,因为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比如,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上的荣宅,就从过去的私人宅院变身上海文化地标,建筑文化遗产因此重获新生。荣宅原先是荣氏家族的故居,已经走过100年的历史。1918年,“面粉大王”荣宗敬买下用来居住,本身就是一座建筑精品。2011年开始,普拉达(法国奢侈品品牌)花了6年时间修复荣宅,百年老宅焕然重生,往日风华扑面而来,是海派文化与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文化的融合。这两年,荣宅相继举行过各种艺术展,成了社交网络上最热门的沪上艺术地标之一。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