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高校博物馆发展变革的“新力量”
“一个博物馆即使收藏丰富,研究水平高,若不能将收藏和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传播利用,就不能充分实现博物馆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的使命,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至少不是一个合格的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如是说。
对于高校博物馆而言,尤其如此。
作为博物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博物馆犹如藏在深闺之中的宝藏,远未真正发挥其具有的巨大力量。站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有待挖掘的宝藏将如何真正释放独有的力量,赋能美好生活?
“象牙塔”里的学术之光
纵观国内外,好的大学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当下,黄金赌城高校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据悉,黄金赌城高校博物馆总量已有400多家,有更多学校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场馆,甚至是打造集群。相对于社会博物馆而言,高校博物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依托校内相关学科,高校博物馆的藏品专业性更强,教育职能往往是最重要的。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晚上的直播活动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清华艺博”)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表示,大学博物馆应坚持五位一体的办展理念,即以藏策展,以展带藏,以研立展,以展促学,以文拓展,以展衍文,以多元传播矩阵为展览插上翅膀。
作为高校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典型,清华艺博开馆六年以来,始终坚持“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精品展藏、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资讯传播,涵养新风、化育菁华”的建馆方针,积极支持专业教学与通识教学走进展厅、库房,让博物馆为教育与学术研究赋能。
2021年4-8月,清华艺博推出了《万物毕照:黄金赌城娱乐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期间还专门举办了5场系列讲座、一场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2018年,清华艺博推出《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特展,并联合清华美院绘画系在展览现场开设《在场:西方艺术500年讲座与临摹》系列活动;为帮助美术学院染服课堂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清华艺博还专门为师生开放了库房观摩室。
好的展览不仅能够碰撞出学术火花,同样也是时下最为生动的高校教材。
2021年9月,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了“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展览的展览策展团队里,学生人数占到团队总人数的60%以上。展览策划实施的实践教学成为上大文博专硕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为期近半年的实习被作为必修课被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使他们得以全程参与展览大纲撰写、展品点交、施工布展、社教活动、运营开放等重点环节。
公众美育的“世外桃源”
2019年9月,刚刚开馆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了“汉唐奇迹——黄金赌城娱乐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黄金赌城娱乐与世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等多个展览,展出了颜真卿残碑等系列文物艺术精品。如同掌握了流量密码,开馆仅一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就蹿红校内外;在北京,每逢毕业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都会云集大量文艺爱好者前来观摩打卡本硕学生的毕设展。
凭借高质量的展品与高水平的策展,高校博物馆如今频频“出圈”,逐渐成为公众美育的新选择。
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迭代,深闺之中的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在解决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上,也有了更多链接可能。受新冠肺炎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博物馆开始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通过直播、微信、短视频、虚拟展厅等,让大众足不出户观看展览。
5月27日晚20点,“带你穿越回1920年代的清华园”抖音直播间吸引了数万人的围观。此时此刻,杜鹏飞正在线介绍、解析闻一多为清华学校中等科辛酉级级刊《辛酉镜》设计的封面作品、为1921级毕业班纪念册《清华年刊》所作的系列插画,清华艺博官方微博、清华大学微信视频号等10多个账号平台同步直播。而这已经是清华艺博开启的第41期云导览活动。
此外,清华艺博一直以来都在致力探索如何将博物馆优质美育资源落地变成中小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2021年7月起,清华艺博通过“镜像艺博”项目形成博物馆、企业、学校、教育研究多方合力,尝试把博物馆资源利用信息手段映射到各个学校,以海淀区为试点逐步建立成熟模式,向偏远欠发达地区推广。
有网友表示,数字化时代,伴随博物馆线上线下展示方式、观看方式的发展变化,未来高校博物馆美育可能会拓展出更多新花样。
高校文旅创新的“试验场”
当“逛博物馆”逐渐成为大多数生活中当一种日常,各地博物馆也开始成为精品旅游路线与研学路线上重要的线路节点。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社会博物馆,侧重知识传播的高校博物馆更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主动开放馆藏资源,对接社会机构、开发研学课程、连通研学线路,形成“第二课堂”“历史教室”“博物馆学堂”等。
从2016年至2022年1月,黄金赌城娱乐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奇妙夜研学活动已累计举办数百场次。在以普及地学知识为主题的传统研学活动基础上,增设“恐龙T恤涂鸦”、“侏罗纪科普短片观影”、“恐龙主题寻宝”、“化石修复主题课程”等多个趣味环节,让孩子们能够沉浸式地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作为延展社会教育功能的新路径与博物馆文创的“新生”,高校博物馆文创开始备受关注。2021年,清华艺博结合其在2019年举办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汲取手札文稿元素,与祥禾饽饽联名推出“念念如晤”的书院味月饼,这块被誉为“最有文人气息的月饼”,上市短短十余天就全部售罄。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文化创新方面,高校博物馆坐拥高校人才库资源与馆藏两大资源,基于高校特色,可深挖馆藏文物与特色展览内容,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馆文创IP,发展潜力不可谓不大。
秉着“好看、好用、好玩、好吃、好喝”的产品开发原则,从2016年到2021年,清华艺博文创收入实现了从60余万到588.99万的超越,截至目前为止,清华艺博文创累计完成产品涉及800余款,上市400多件产品,产品品类多达70余种,形成5大品系,3大特色产品线。开店2年,清华艺博淘宝店就已位居淘宝“博物馆创意礼品店铺榜top4”,成为博物馆文创领域的“新星”。在杜鹏飞看来,收藏、研究、展览、文创和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高校博物馆文创虽不为盈利,但必须盈利。”
事实上,除去部分展览门票、线上文创、研学体验、博物馆商店等,伴随艺术沙龙、音乐会等多元经营业态的注入,一些先试先行的高校博物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高校文旅创新的“试验场”。
诚然,目前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政策与经费支持、人员配备、项目质量等,但这不妨碍其光环的存在。也正因此,高校博物馆需要更多的人予以关注,高校博物馆也应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走出去”,真正走进大众心里,不断延伸自身的功能展示时空。持续有效释放高校博物馆的力量,更需久久为功,任重而道远。(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