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文化体制改革:重庆历时七年的"蝶变"

2010年08月27日 14:00   来源:重庆日报   兰世秋
    2003年的夏天,注定因为一次会议而显得意义非凡。

    这个夏天,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9个省市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地处西部的重庆榜上有名。

    光阴荏苒,如今,已过去7个年头。文化体制改革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7年来,通过改革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以及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65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经整体转制为企业;国有文化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6.5%;重庆四大国有文化集团总收入、利润和年底资产分别比转制前增长91%、157%和119%;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增加值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累累硕果。

    改革之初,最迫切要解决的,就是搭架子,重庆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全新的“整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多年前的一个冬夜,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时任副馆长的厉华边看着一张全国地图,边在心里盘算着:1年大约有30万人来参观,10年才300万人,全国十几亿人,大多数人很难有机会来重庆……一个大胆的想法闪现脑际:“我们把展览送上门去让他们看!”

    多年以后,这个看似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已经变成现实:《红岩魂》展览已踏遍了全国238个大中小城市,7000万人受到“红岩”精神的洗礼。

    这一想法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改革。

    2003年,年轻的直辖市迎来一场和这座城市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之初,最迫切要解决的,就是搭架子、建立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全新的“整合”。

    一系列“大动作”陆续实施:成立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实现政资分开;合并市广电局与文化局组建新的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统一整合各主管局的文化执法职能,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支省级综合执法队伍———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整合新闻媒体和出版发行资源,组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等四大集团。

    也是从2003年起,重庆还陆续整合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组建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简称“红岩联线”)。如今,“红岩联线”已经拥有2个院团、9个纪念场馆、8个经营公司、1个剧场。

    通过一系列改革,全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文资公司的成立,解决了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缺位”的问题,使全市国有文化资产的经营日趋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6.5%。成立5年多来,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在执法体制、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目标落到了实处。2009年,重庆四大国有文化集团总收入、利润和年底资产分别比转制前增长91%、157%和11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创新使红岩联线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革命文物的内在价值,形成了以“红岩魂”品牌为主的重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今年春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迎来了新年红色旅游“开门红”:7天接待游客21万人次,同比增长23%。

    转企改制之初,重庆出版社好多老员工写告状信,平均一个月有十多封。但后来集团发展起来了,影响力提升了,员工收入上去了,就一封告状信也没有了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重庆出版集团在这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03年,重庆出版社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推动了单一事业单位的重庆出版社实现内部扩张、自身裂变,发展成为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为一体,涉及纸业、印务等相关产业大型国有出版文化企业集团。

    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是:改革之初,重庆出版社好多老员工写告状信,有一年最集中,平均一个月有十多封,但是后来集团发展起来了,影响力提升了,员工收入上去了,就一封告状信也没有了。

    数据显示,重庆出版社整体转制以来,集团主业销售收入翻了近3倍,总资产是2003年的近4倍。

    日前,重庆出版集团已宣布获批筹备上市,成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批推荐上市的全国13家文化企业之一。

    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探索实践中,重庆市认真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对转制文化单位在相关问题上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将经营性资产、业务剥离,分别成立了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在产业系统内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出版了重庆日报、晨报、晚报、商报等数字报和重庆手机报,着力打造了华龙网、大渝网、中小企业网、女网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站,促进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由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型。

    目前,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电脑报社、新女报社、重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重庆美术公司等65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经实现整体转制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文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在院团改革中,8家市级文艺院团实行“一团一策”、“区别对待”的结果,是院团收入增加,剧目市场、观众都欢迎,有的还走出了国门

    今年8月6日,美国田纳西州塞维维尔市,大雾山宫殿剧场内一片欢腾。重庆演艺集团海外演出基地在此挂牌成立,这也是重庆在美国的第一个海外演出基地。

    此举是重庆演艺集团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的首次“亮剑”,也是自2005年,我市启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来又一次破冰之旅。

    几乎是同一时刻,万里之外的重庆,盛夏的山城,暑热难耐。演艺集团总裁张乐却顾不上休假避暑,忙着组织公司的演出团队加紧排练。

    张乐说,尽管很忙很累,但大家心情愉快,“两年之内我们有信心成为重庆一流、西部知名的演艺企业!”

    演艺集团的成立,是我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例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实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2005年以前,重庆市有歌舞团、川剧院、歌剧院(交响乐团)、杂技团、曲艺团、越剧团、京剧团、话剧团等8家市级文艺院团。最终确定的改革方案是:市杂技团、市曲艺团、市越剧团3家院团与重庆市演出管理处合并,组建重庆演艺集团;市京剧团、市话剧团人财物整体划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市川剧院、市歌剧院(交响乐团)暂时保留事业体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已率先改制的重庆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改革,院团活力焕发。

    “2005年,我们全年演出收入仅270万元,到2009年全年演出收入达105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也从2005年的1.6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4万元。”谈起改革前后的变化,重庆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欣深有感触。

    而各大文艺院团推出的剧目,也从原来的“观众不爱看,市场不接受”,变成了“市场观众都欢迎”的局面。市川剧院今年年初大胆创新,推出的川剧交响乐《纳袄青红》大获成功;市杂技团专为海外市场打造的大型杂技剧《花木兰》在美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重庆的动漫形象乐乐熊在美国很有名气,被称为“太极熊猫”。它的走红,反映出金融危机下,重庆文化产业却在逆势上扬,“蛋糕”越做越大

    今年2月6日上午10时许,四川美术学院内102艺术基地黄桷坪美术馆C馆,陈逸飞的《江南水乡》让不少市民止步。

    蓝天、黑瓦、粉墙,被阳光染成金色的拱桥,桥下波光中停靠的乌篷船……江南水乡的符号化景致,通过艳丽的色彩却表现出古朴、静谧的神韵。“以前就在网上看过,现在近距离看到,还是很震撼!”一大早从江北赶来的市民王元建感叹连连。

    黄桷坪艺术园区包括国内最大规模的涂鸦一条街、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501当代艺术基地,102艺术基地等艺术群落,为重庆人打开了一扇艺术的窗口。

    自2008年以来,国家、市里都出台了拉内需、保增长的若干政策。以此为契机,全市共策划申报了53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458亿元。打造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以及巴国城、洪崖洞、綦江版画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足影视制作基地、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黄桷坪艺术园区等项目都在其中。

    这些项目,在今后几年中成长为重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使文化产业从过去集中发展演出的“核心层”,拓展到更多元化的“外围层”,“蛋糕”越做越大。

    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重庆文化产业呈逆市上扬之势,增加值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绝对值从39.8亿元增至近200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文化产业还迈开大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产业公司、重庆维普资讯公司、重庆享弘数字影视公司成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格萨尔王》、《熊猫史诗》、《藏地密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乐乐熊奇游记》等成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我们在硅谷就听说重庆有一个很不错的动漫形象叫太极熊猫。”日前,美国移动教学创新发展公司刘可泰博士告诉记者,重庆的乐乐熊在国外被称为“太极熊猫”,在美国很有名气。

    我市的民营企业也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中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乐乐熊的“爸爸”———重庆享弘影视有限公司即为一家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目前,美国移动教学创新发展公司已和享弘影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投资200万美元将乐乐熊作为中学生学习汉语软件中的“老师”,推向国外市场。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与此同时,润视、笛女、原典等一批民营影视制作机构脱颖而出,成为我市广播影视制作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王婉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