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万亿元目标挺进 陕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1年01月04日 10:48 来源:陕西日报 王欢院 张斌峰
二
如果我们把近万亿元的生产总值进行分解,会发现“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异彩纷呈。正如经济界权威人士所言:“和‘十五’相比,陕西‘十一五’的经济数据不仅是量的全面扩张,更是一种质的科学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果业和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苹果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有12家企业进入黄金赌城娱乐制造业500强,16家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延长石油集团成为黄金赌城西部第一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省属国有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成为拉动经济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撑;旅游业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经济总量的2.7%。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5%,5年提高7.5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关中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率先发展步伐加快;陕南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突破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凸现;陕北在“三个转化”战略的带动下,实现了新的跨越,成为全省经济重要增长极。
基础设施再上台阶。“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铁路网构架基本形成,新增铁路营业里程650公里,复线880公里,郑西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米”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建成,通车里程达到3100公里,亚洲最长的秦岭终南山隧道顺利贯通,西汉、西康、蓝商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日趋完善,西安咸阳机场吞吐量达到1529万人次,进入世界百强机场行列。“引乾济石”、采兔沟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相继建成。电源、电网建设加速发展,5年新增发电装机1467万千瓦。经济发展动力更大,后劲更足。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权强县”有力推进,有9个县进入西部百强,神木、府谷、靖边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45%提高到49%。5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7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80亿美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色集团成功收购加拿大育空锌矿,开创我省国有企业收购境外上市公司的先例。
西部大开发成就辉煌。“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为推动陕西发展的强劲引擎。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西部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秦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2009年6月,国家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大关中进入了国家新经济区的行列,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了新的突破口。《规划》提出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并确定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给我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富有成效,进展顺利。我省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安排部署。陕西的西部大开发工作由此步入新的天地。西咸新区建设正式启动,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闪亮挂牌,处于关——天经济区最核心位置的西安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行列迈进。
三
“十一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2010年可达到15550元,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2010年可达到3850元,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5%的控制目标;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为168万人和6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43万人和150万人。260万人实现脱贫。
也正是由于有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我们有实力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面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大幅度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
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告诉记者:“过去5年的实践为‘十二五’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科学确定发展目标,二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三是必须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不松劲,四是必须坚持狠抓项目不松手。”
省统计局局长王莉霞说:“‘十一五’的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展望‘十二五’,陕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三秦百姓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对2010年的早春,我们记忆犹新,倍感温馨和鼓舞。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陕西视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要求我们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们铭记嘱托,团结一心,矢志拼搏,使我省的科学发展步入了新境界、新阶段,为“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高点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秦大地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力正在迸发涌流。
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必将跨越新的发展高度。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