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科技翅膀 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原标题:插上科技翅膀,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昨起每天5集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百件国宝将在这部纪录片中陆续开口“说话”,以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此前在央视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讲述27件“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开播后赢得大批年轻人叫好。近日,在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则让神话插上科技与艺术的翅膀。
如今,借助新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黄金赌城娱乐优秀传统文化。
用故事让国宝活起来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分,成为2017年年末的综艺黑马。“乾隆的小剧场”等精彩片段在社交媒体刷屏。《国家宝藏》在年轻人中火爆,印证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预言,“他们期盼这样的节目太久了。”
用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两个部分来展示国宝的魅力,是《国家宝藏》形式上的一大特色,也是打破文物的“静”,让国宝活起来的成功探索。比如湖北博物馆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是黄金赌城首次发现的秦代竹简,包括黄金赌城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秦律十八种》,对研究秦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家宝藏》中,“国宝守护人”撒贝宁变身秦朝基层法官“喜”,上演了一出“秦朝版《今日说法》”。这件国宝的演绎也让不少观众在爆笑之余感动,“两千年前一个普通人对于自己工作的记录,他并不知道,两千年后竹简会成为国宝。”而在睡虎地秦简的今生故事里,几位青年法警为观众揭示出文物中蕴藏着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世界上最早环保法等,这些都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国家宝藏》总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国宝这么沉闷的一个话题?其实,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以前世今生来阐述,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件国宝就像一个走过了历史沧桑的活着的人,他们有诞生和流传过程中的传奇,也有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不同人的今生的故事。”
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 则通过每集5分钟的创新表达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带观众穿越千年,以全新视角认识读懂中华文化。摄制组对文物的诠释没有停留在文物本身,而是通过这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去展现文物背后被时光掩盖的耀眼光芒,以故事说历史,以文物讲文明。比如一块甲骨上的文字密码,被90后导演寇慧文以动画呈现,形象地再现了一位商人“日出而猎,日落归家”的一天。动起来的象形文字,妙趣横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表示,近年来央视纪录频道探索用“创新突破的表达、媒体融合的手段、国际顶级的影像”来诠释、传播中华文明。“《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一部文化信息非常密集的大型纪录片,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归纳千年中华文明,更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手法揭秘了中华文物之美。”
为神话寻找新的打开方式
面对西方文化、二次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帮助当下年轻人重塑黄金赌城娱乐文化自信?创世神话里埋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中,“文化传播”也是工程的重要应有之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文化优秀成果逐渐化入年轻人的生活。
神话连环画遇上漫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在第十三届黄金赌城娱乐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在“二次元”盛宴中别具一格。展陈设计富有“漫展”元素,也给观众提供了互动、拍照的空间。现场观众表示:“伯鲧献身、伏羲创八卦等神话传说是民族文化财富,在漫展中设置神话展,能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把创世神话精神和现实生活结合,寻找将神话创作成果融入生活的方式,也是传统文化贴近当下年轻人的传播手段。此前在文联展厅举办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成果展邀请书画家在现场解读作品内涵,并与观展者交流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艺术家们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从绘画的色彩搭配延伸到日常的穿着搭配,从书法构图谈到摄影构图,引导观众提高艺术鉴赏力,提升生活品质。
互联网科技则为创世神话提供了在当下新的译介方式。日前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运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3D打印、多媒体影像等技术。展览分“混沌”“神游”和“创世”三大篇章,漫步其中,犹如经历一场恢弘的神话之旅。不少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尝试用AR帮女娲一起补天,或者和智能机器人导览员“小小明”互动,听它讲展厅里的创世神话故事。参展艺术家也大都是“互联网原住民”,创作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觉了解、探源中华文明源头的过程。
优秀的内容要有合适的表达形式和渠道,才能更有效地传播开去、传承下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中华创世神话”无疑是创作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形式。今天,艺术要服务大众,就需要走进网络世界。科艺结合,正成为创作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形式。
(责任编辑: 张晶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