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而不精体验欠佳 高校APP这盘棋如何下好?
原标题:高校APP 这盘棋如何下好?
记者在某软件应用平台输入“校园”二字,跳出50多款应用软件。 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连无线网络一个APP,使用洗衣机一个APP,打热水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考试刷题一个APP,班级团建一个APP……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
在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商业APP软件公司为校园公共事务需求所开发与推广的服务软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有的瞄准学生市场这块蛋糕,投放各类广告;有的以行政命令“强制推广使用”;有的则粗制滥造,用户体验差,等等。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高校APP应用要严把使用关。从业者认为,要从源头上对输出内容把关,加强行业自律。就此话题,东南网记者走访了省内各高校及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多而不精体验欠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新生宿舍里,刚上大一的冯同学用手机打开一款名为“小依”的APP,扫描阳台洗衣机的二维码,即可开始洗衣,她觉得扫码洗衣很新奇也很方便。
闽江学院大二的林同学手机里装有4个关于校园生活的APP,分别是连接无线网络的“校趣多”,使用洗衣机的“小依”,上网络课、刷考题的“易班”,用于跑步的“运动世界校园”。
他告诉记者,有些APP软件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如果把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不用像现在这样每天都需要点开很多软件,可能会更好。
在福州一些高校,打热水也需用到微信小程序,如“校园热水”APP。这类软件被许多大学生网友“吐槽”功能简单,不实用。
福州某高校学生工作处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园里的热水是由净水器公司提供的,公司接受刷卡、刷微信、扫二维码或者下载APP等使用途径,作为服务提供方,考虑更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无可厚非。从学校管理来说,APP的使用并不是校方和学生之间的直接博弈。
在小米手机应用市场里,记者输入“校园”二字,跳出50多款应用软件。一款名为“PU口袋校园”的应用软件功能介绍称,可供用户通过在线参加活动获得第二课堂学分、开展社团活动,还搭载培训、创就业等服务功能。软件下载页面共有1477条评论,其中900多个网友都给出了差评。网友“夜雨繁星”评论:“学校强制要求安装的,一星都不想给。”
记者采访了福州、泉州、厦门等地高校的学生,他们均表示,平时需要用到的APP和小程序较多,有的软件仅有一个功能,十分占用手机内存;有的使用体验很差,但是又必须得安装。
厦门理工学院大二的冯同学告诉记者,校园APP软件真正体验好的比较少,经常会遇到程序闪退、支付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有些APP点开会收到各类广告,尤其常见的是校园贷款广告。
本想“方便”却成“负担”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二的陈同学对记者说,自己经常用到一款名为“易班”的APP,用于平时完成学校常规考试和刷考试题库等,例如黄金赌城娱乐近代史等公选课程都会用到它。省内其他高校多名学生也表示在使用“易班”这款软件。
陈同学告诉记者,他的手机里还装着一款名为“校趣多”的APP。“由于在学校里使用校内外连接网络,要连WiFi必须使用‘校趣多’,其他的应用软件不行。”
福州大学教授甘满堂对此说道:“现在各类APP确实很多,有的来头很大,有的借助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推广。APP是无纸化办公与教学管理电子信息化的新形式,但过多过滥也会加重学生负担,会让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更高,甚至成瘾,妨碍学生正常学习。”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宏忠认为,目前确实存在高校APP乱象,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使用校园APP的选择权,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大学生自愿安装使用,而不是简单利用行政权力去强制使用。
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吴贤军律师则指出,若变相强制安装使用APP,则可能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利,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平台本身也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即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如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等。
“智能便捷”呼唤监管
“近年来,高校APP软件是在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商业APP软件公司为校园公共事务所需,开发与推广的服务软件。”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维奇说,APP推广应当适度,对APP推送的与学习和公益无关的广告要警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危害个人信息安全;而对其理解不当,则可能误导学生们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对新时代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价值养成带来负面影响。
他指出,很多创业公司将高校作为重要市场来开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流量经济造就了巨大的广告宣传平台,因此有些APP涵盖大量游戏、购物,甚至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品广告。
瞄准在校大学生,福州本土校园电商黑马“校品会”正在快速成长。公司负责人章华林认为,想要从根源上解决目前大学校园内APP泛滥的乱象,需要加强监管体系,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的管理,尤其是加强针对教育类APP的管理,从教育类APP的输出方向、输出内容等方面予以明确,从源头开始治理。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要加强自律,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吴贤军律师认为,高校不应该过于强调利用各种“黑科技”、简易APP来体现所谓管理上的信息化水平。同时要防止部分学校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与某些APP企业推行虚假的“智能便捷”,违反教育部门规定。
高校APP要严把使用关,及时优化升级
“校品会”负责人章华林认为,高校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可以主动针对一些适合大学生的APP进行评分测评,让有需求的学生知道哪些APP是适合他们的,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或全部放开。另外,一些学生刚需的APP,可以考虑官方自主研发或官方指定授权开发,确保刚需产品的安全性。
对此,福州大学教授甘满堂也表示认同。他认为,高校APP要严把使用关,不合理的APP要禁止推广,高校信息办应当负责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推广。另外,APP应用功能不可过于单一,要集成多种功能,像校园卡一样。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维奇则认为,高校也可开发公益APP软件,及时反馈学生、教师与管理者的使用意愿与建议,更好地提高APP软件的功能价值,进行自我优化升级。
王维奇说:“推广的APP软件要真正能够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综合考虑APP软件以及人工处理事务的效率,并作出最佳的选择。在APP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仍应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以防止各类风险事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责任编辑: 邵希炜 )